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陈文玲:中国将如何面对世界格局的深度调整(3)

二、中国经济阵痛期与换挡期

中国经济处在一个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增长速度的换挡期。有很多国际媒体或者一些政客在唱衰中国,唱衰中国已经是陈词老调了。说中国经济马上要崩盘了,中国要崩溃了,要么就是夸大中国要崛起了、中国威胁了,如果中国发展起来全世界能源也不够中国用了。我们的GDP总量处于第2位,但是我们人均的水平处在83位。中国实际上一方面要履行国际责任,最主要的是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多次提出来,中国把自己的事办好。中国自己的事办得怎么样了?中国自己的事能不能办好?中国现在处在一个什么样的阶段?这需要做认真地分析,透析中国、解读中国要从一个新的视角来看中国。第一点,中国现在处在从一个经济大国迈向一个经济强国这样重要转折时期,我们经济大国这个地位现在已经确立了,世界上给了中国更多的期待、关注、责任。从大国迈向强国首先有一个心态的调试,要认识到走向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这是一种历史的潮流。“中国梦”想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因为现代文明国家最重要的东西、内涵我们国家都具有。一是一个超大规模的人口的国家;二是具有超大规模的国土。三是有超悠久的历史。再加上强大的经济实力,强大的军事实力,还有外交实力等等。中国经济现在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我们现在已经成为第一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体,第一大制造业国家,但是我们现在总体上是大而不强。我们现在的制造业有40大类,70%的制造业产品在世界上是第一位的,我们有1千个种类、品类的商品在世界上是第一位,有2千多种商品在世界上位于第二位。但是我们现在的制造业总的来说在结构上发生了很大的问题,第一它重工业、重化工和消费品制造业又一次出现失衡。现在我们的重化工占的比重已经占到了71%,我们的消费品工业占的比重29%。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工业结构出了问题,它的问题就在于重工业太重。特别是这一轮的产业调整,近十几年产业升级,我们过于注重重化工的发展,现在重化工的生产能力现在世界第一,所以化解过剩产能中还会遇到很多的问题。

化解过度产能需要付出很多的代价,一个就是现在的先进产能的发展也会受到影响,比如我们的光伏产业,比如我们的大型装备,我们很多产业是先进的,但是也过剩。再一个这个产能在国内是过剩的,但是在全球可能是有需求的,但是转移产能有一个过程,它会遇到产能、产业消化中的双重压力。

第二,化解产能会遇到金融的风险,我们很多产能形成是靠贷款形成的,靠政府投资形成的,也有靠国有企业投资形成的。

第三,带着过剩产业帽子的产业受到重创。如果产能集中在中国被化解,有些先进产能发挥不了作用,如果输出到国外,在国外形成产业链,我们产业空心化和日本的情况差不多。比如区域结构的调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本来我们GDP的总量集中在京津沪,集中在沿海经济带,现在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在转移中付出成本和代价也是非常大的。

李克强总理提出有四个板块是最大的可能形成增长引擎的。一个是长江黄金水道,就是流域经济来带动区域经济开发,如果形成的话它还要处理几个问题。第一,整个流域的开发和我们海洋开发的关系,流域的开发和区域开发的关系,流域的开发和水资源的利用、保护,特别是永续利用的关系,比如在现在发改委正在研究的,庐州到宜宾这一段的地方流域经济带动区域经济开发,要形成一些新的城市带,初步测算,要承载上千万人口。城市的建设,还有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就不是传统的。

新的这种区域结构的调整,实际上是以习主席提出来的一路一带作为总的战略设计的。一路就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就是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实际上就把我们从内陆经济、暗线经济变成了暗线浅海或者叫近海、深海、远海经济。我们国家的岸线开发和近海的开发需要互动,近海开发和远洋的开发需要结合,而且远洋开发公共资源拓展在国家的海洋战略里边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我们从21世纪丝绸之路走出去,要处理和东盟国家的关系,要处理和东亚国家的关系,要处理和欧洲沿海的关系,要处理和波斯湾国家的关系,要处理两极的关系,我们国内规则要和国际上的海洋规则相结合,利用国际上已经形成的海洋规则、海洋法,争取我们国家的海洋权益,这还不仅是我们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领土的概念,而是我们在公海上、在极地上和我们的内海结合起来形成的大战略。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