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干部下基层应该“给”什么

[经济日报]干部下基层应该“给”什么

摘要:干部下基层,需要解决更有普遍意义的问题,要“由点及面”、“触类旁通”。解决问题的途径不是简单地给钱、给物,而要给政策、给方法、给思路。只有把自己的基层所见,“上升”到政策措施和发展思路上,才能提高决策水平,才能达到下基层、转作风的目的。

干部下基层,需要解决更有普遍意义的问题,要“由点及面”、“触类旁通”。解决问题的途径不是简单地给钱、给物,而要给政策、给思路。如此,才能提高决策水平,达到下基层的目的

现在,越来越多干部都在下基层,给基层带去经验政策和解决民生问题实实在在的好处。在基层群众眼中,干部是上面来的,自然对干部充满期待。对干部而言,到了基层“给”什么,却值得认真思考。

笔者从媒体上看到一段干部与群众的对话。村里群众对上面来的干部说了很多困难,发展养殖业没有钱,村里路还不够好,公共事务需要上面支持等等。这位干部说了这样一番话:我们体谅你们的困难,也可以用倾斜的办法帮助解决这些困难,但我不能这样做。我希望能找到更好的思路,从政策层面推动更多像你们这样的村子发展,而不仅仅是给你们“吃偏饭”。

干部下基层是为了了解情况、解决问题的,但在解决什么问题和如何解决问题上,却需要斟酌。只要听说上面有干部来蹲点,基层群众就充满了期待。期待干部能带来好作风,更盼着干部能从上面带来资金、项目等实惠。现实生活中,有的干部到了基层,看到这里道路不好,就帮忙修路;那里有人生活困难,就帮忙募捐。有些干部,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甚至动用手中权力为自己联系的基层点“送偏饭”、“搞倾斜”。可以说,这也能解决一些问题,也是为基层群众解决问题。但干部下基层,还不应仅仅如此。

干部下基层要“解剖麻雀”,掌握情况。如果干部的思维仅仅限于自己“目力所及”,乃至于自己看到的问题都是大问题,而对自己没有看到的问题却不去想、想不到、想不深,那就违背了下基层、转作风的初衷。

干部下基层,应该“给”什么,这里其实包含着一个干部本身从基层“得到”什么的问题。如果到基层去,经过调研得到的是具体情况和基层发展的实际困难,得到的是自己思考能力的提升,那么,我们就不会满足于仅仅解决自己看到的那点问题。如果到了基层“看山是山,见水是水”,那么,动用自己手中的权力,解决一两个问题,也能得到一些喝彩声,也能获得少数基层群众的赞赏,但却没有完成一个领导干部应该担当的职责。

干部下基层,需要解决更有普遍意义的问题,要“由点及面”、“触类旁通”。解决问题的途径不是简单地给钱、给物,而要给政策、给方法、给思路。只有把自己的基层所见,“上升”到政策措施和发展思路上,才能提高决策水平,才能达到下基层、转作风的目的。

眼下,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县市中进行。县市是距离基层最近的地方,也有更多干部奔走在下基层、贴近群众的路上。面对群众的困难,面对基层的呼声,愿大家能像前面说的那位干部那样,不要一味地“倾斜”,而要多想想如何出政策,怎样找出路。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