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要求,到2020年小康社会全面建成之时,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农民市民化是城镇化的关键,因此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进一步要求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农业户籍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
要解决农民市民化问题,必须弄清农民人口现状,找到农民市民化的有效途径。面对巨量农村人口,单纯的大城市化或单纯的小城镇化都难以解决问题,“中城市化”道路是可行的选择。
当前中国农民人口结构的几个总量特征
(一)农民人口城乡结构
1.全国农业户籍人口为8.8亿。根据公安部2011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分县市人口统计数据,全国农业户籍人口为88521万人。
2.全国乡村中的农业户籍人口为6.3亿。根据国家统计局人口统计数据,2011年全国乡村人口65656万人;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乡村人口中非农业户籍人口占乡村总人口比重为4.32%,则乡村人口中农业户籍人口占乡村总人口比重为95.68%;以此比例推算,2011年全国乡村常住农业户籍人口为62820万人。
3.全国城镇中的农业户籍人口为2.6亿。2011年全国农业户籍人口88521万人,减去乡村常住农业户籍人口62820万人,则全国城镇中的农业户籍人口为25701万人。
(二)乡村人口结构
1.全国乡村常住人口中农民工为1.3亿。农民工中本地农民工以及绝大部分在“乡外县内”务工的农民工常住乡村,为乡村常住农业户籍人口;而绝大部分在“县外省内”以及“省外”务工的农民工常住城市,为城市常住农业户籍人口。根据国家统计局2012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2011年我国“乡外县内”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15863万人)的20.2%,约为3204.3万,本地农民工9415万,总计12619.3万农民工常住乡村。这部分农民工常住乡村,在从事非农生产的同时兼顾农业生产。
2.全国乡村全职农业劳动力为2.6亿。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12)》2011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2011年全国乡村人口中年龄为16~59岁、19~59岁的人口分别占64.24%、60.23%,以此比例推算出2011年16~59岁、19~59岁的乡村常住农业户籍人口分别为40355.6万、37836.5万人。16~18岁的乡村常住农业户籍人口主要是高中生或农民工。
根据2012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2011年农民工(全部为16岁及以上,绝大部分在60岁以下)中16~20岁的比重为6.3%。若16~20岁的人口比重按年龄平均分布,则16~18岁的比重约为3.78%,19~59岁的比重约为96.22%,以此比例推算出2011年19~59岁的乡村常住农民工为12142.3万人。
19~59岁的乡村常住农业户籍人口37836.5万人,减去19岁及以上的乡村常住农民工12142.3万人,则乡村全职农业劳动力(全职从事农业生产的19~59岁的劳动力)为25694.2万人。
3.全国乡村人口中非农业户籍人口为2836万人。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乡村人口中非农业户籍人口占乡村总人口比重为4.32%,以此比例推算,2011年乡村人口中的非农业户口人数约为2836万人。
(三)城镇农民人口结构
1.常住城市的农民工为1.3亿人。根据2012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2011年我国外出农民工中,“县外省内”与“省外”务工的农民工占全部外出农民工的比重为79.8%,约12658.7万人,绝大部分常住城市,是常住城市的农业户籍人口中的壮年就业大军。
根据2012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2011年我国外出农民工有三成在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务工(在直辖市务工的占10.3%,在省会城市务工的占20.5%),有七成在地级市、县级市及建制镇务工。
2.常住城市的非农民工农业户籍人口为1.3亿人。全国城镇中的农业户籍人口为25701万人,常住城市的农民工为12658.7万人,则常住城市的不属于农民工的农业户籍人口为13042.3万人。这1.3亿人主要包括外出农民工和城市市民携带的老人、儿童以及其他原因迁移的非农民工农业户籍人口。
(四)城乡农民素质结构
1.城市常住农民工中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近九成,其中初中文化程度者超过六成;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为一成。
根据2011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外出农民工中初中文化程度的比重最高,为62.9%,小学及以下、高中、中专、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工,其比重分别为11.6%、12.7%、5.8%、7.0%。常住城市的农民工是外出农民工的主体(79.8%),外出农民工的文化结构从根本上反映了城市常住农民工的文化结构。常住城市的农民工为12659万,以此比例计算,则城市常住农民工初中文化程度农民工约7962.3万人,小学及以下、高中、中专、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工分别为1468.4万人、1607.7万人、734.2万人、886.1万人。
2.农村常住劳动力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者近七成,其中初中文化程度者超过五成;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约占三成。
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2010)》,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初中程度的比重最大,约为52.44%,比外出农民工低约10个百分点;高中程度的比重为12.05%,与外出农民工相当;中专程度的比重为2.93%,比外出农民工低2.87个百分点;大专及以上的比重为2.41%,比外出农民工低4.59个百分点;小学及以下的比重为30.17%,比外出农民工高出了18.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文化程度明显低于外出农民工文化程度。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的界定,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文化结构可以近似反映出乡村常住劳动力(即16~59岁的乡村常住农业户籍人口)的文化结构。根据《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2010)》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的文化结构计算,乡村常住劳动力(即16~59岁的乡村常住农业户籍人口)初中、高中、中专、大专及以上、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分别约为21162.5万人、4862.8万人、1182.4万人、972.6万人、12175.3万人。
(五)城乡农民年龄结构
1.乡村60岁及以上老年人超过1亿。2011年末全国乡村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约为1.08亿,占全国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的58.38%,比城市高出16个百分点。其中高龄老年人增加更为迅速,到2009年底,乡村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增加到了1100万,占乡村老年人总数的11.3%。
2.乡村15岁及以下儿童约1.3亿。根据2011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2011年中国乡村0~15岁的人口比重为20.22%,则2011年全国62820万乡村常住农业户籍人口中,0~15岁的人口总量达12702.2万。根据全国妇联课题组测算,乡村留守儿童(0~17岁)达到6102.55万。
3.16~59岁的乡村常住农业户籍人口约4亿。测算方式请见本文“乡村人口结构”部分。
4.21~40岁的乡村农业壮劳力约1.2亿。根据2011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全国乡村人口中21~40岁的人口比重为29.11%,以此比例推算出2011年21~40岁的乡村常住农业户籍人口为18286.9万人。根据国家统计局2010年我国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本地农民工中21~40岁的比重为41.8%,外出农民工21~40岁的比重为73.1%;以此比例推算,2011年常住乡村的12619.3万农民工中,21~40岁的农民工总量约为6277.8万人。因此,2011年全国在乡村从事农业生产的、21~40岁壮年劳动力为12009.1万人。
5.城市农民工超过八成在40岁以下。根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2011年外出农民工40岁以下的农民工的比重达到81.8%,40岁以上占18.2%。以此比例推算,在我国12658.7万城市常住农民工中,40岁以下的农民工为10354.8万人,40岁以上的农民工为2303.9万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