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互联网秩序何去何从?(2)

摘要:自国际互联网产生以来,美国就一直垄断着互联网的战略资源。目前全球互联网根服务器有13台,其中唯一的主根服务器在美国,其余12台辅根服务器中有9台在美国。ICANN的监管权实际也由美国政府控制,其由各国代表组成的政府顾问委员会并无实际权力。

互联网管理权移交路径仍无眉目

ICANN所管的域名分配及其相关规则涉及各国战略、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层面利益。美国将ICANN监管权转交国际社会,有益于互联网体系更加开放,但监管权的“接力棒”由谁来接?怎么接?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对于监管权将如何实现移交,目前国际社会尚未形成清晰思路。

一直以来,美国政府对该组织的监管都以维护美国利益为重,其监管方式主要根据美国国情形成,可以说是具有非常强的“美国属性”管理。由此不可避免地衍生出一个问题:美国的利益需要怎样受到照顾?交权意味着将要照顾到更多国家的利益,美国的利益很可能不再被置于首位。此外还涉及规则问题,具有“美国属性”的管理方式对美国灵,对他国未必灵。

当前,国际舆论还普遍怀疑美国交权的诚意——美国是否会要求国际社会管理ICANN坚守“美国属性”?人们普遍认为,ICANN能否顺利交接,首先要看美国能在多大程度上克制住把自己的治理方式强加给世界的冲动。

3月27日,第49届ICANN会议在新加坡闭幕。由于此前美国商务部下属的国家电信和信息局表示,将通过在新加坡举行的会议收集有关向“代表全球的利益相关群体”移交互联网域名系统管理权的反馈意见,因此此次会议受到广泛关注。

根据ICANN提供的信息,此次会议参与者近2000人,来自全球约150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信息技术产业、互联网网民群体、政府、非政府组织和学术界的代表。部分与会者在会议上提出了对于互联网域名系统管理的各种看法。

不过,ICANN亚太区副总裁郭又铨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由谁来接手管理互联网域名系统,目前还缺乏思路。但他同时指出,管理权移交不会对ICANN运营互联网域名系统的实际职责造成太大影响。

国际互联网新秩序的形成仍在激烈博弈中

在联合国框架下建立多边、民主的国际管理机制来管理互联网,是国际社会呼吁已久的事情,但一直遭到美国反对。2012年底,阿尔及利亚、巴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中国和俄罗斯就曾向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提交建议,请求其赋予成员国对境内注册的IP地址和域名进行分配、转让和回收的权力,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一些欧洲国家对此表示坚决反对。

自国际互联网产生以来,美国就一直垄断着互联网的战略资源。目前全球互联网根服务器有13台,其中唯一的主根服务器在美国,其余12台辅根服务器中有9台在美国。ICANN的监管权实际也由美国政府控制,其由各国代表组成的政府顾问委员会并无实际权力。

今年4月底在巴西圣保罗举行的互联网治理大会,焦点就是如何建立新的国际互联网治理秩序。会议通过的成果文件提出了互联网治理的基本原则以及网络治理生态系统的未来发展路线图。文件指出,网络是全球资源,应服务于公众利益。未来网络治理框架应该是多元的、透明的和可靠的,有助于相关各方关注网络使用者和非使用者的权益。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