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调整中小学教材难度(2)

如何科学调整中小学教材难度(2)

生 物 增强内容可读性

争议:“鸟为什么会飞,鱼为什么会游……”我们的生物学教材是不是太简单了?

北京师范大学刘恩山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陆建身教授:从10国初中生物学教材广度排名来看,中国位居第6。从教学内容的含量来看,如果将排名第1的德国的内容量化为100,我国初中教材的内容只有60,这个差别还是十分明显的。从内容主题上看,我国初中生物学教材在植物学内容上与排名最前的国家差别较小(100∶85),而在进化(100∶32)和遗传学(100∶47)主题上,内容明显偏少。我国高中生物学教科书的广度值在10国中排名第7,我国和澳大利亚高中生物学教材内容覆盖的差别也刚好是60到100的差别,教材容量显著不同。与其他国家在内容主题覆盖上的差别主要表现为进化、生殖、植物学和遗传学等内容,这些主题的内容明显少于排名在前的国家。

我国初中生物学教材深度排名第8,初中教材在生命系统组成、植物学、进化、生殖和生态学这5个主题内容上都低于10个国家的深度均值。我国高中生物学教材深度值在10国中居于第5位,处于一个较为适中的水平。排名前4的国家是德国、韩国、美国和日本,这些国家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包含了更多的要求较高的概念和内容,甚至有一些适合在大学基础课中学习的内容。高深的教学内容进入教材,为有能力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20世纪90年代末,北京有十几所学校试用了美国高中生物学教材,从翻译人员到所在学校的生物学教师都一致认为,该教材明显比我国当时教材更深、更广。教材国际比较这个研究给我们的启示,既包括对我国课程教材认识和水平判定的问题,又涉及学生学习和课程资源研发的问题。它至少对我们有以下启示:除了教学内容要求的广度和深度外,影响教材难度的因素还涉及课文的可读性、插图的有效性、内容结构的编排及针对特有年龄学生的认知困境等。如果教材中的这些因素的积极贡献得以充分展现,可以大大化解学生学习时的实际困难;我国需要加大在课程和教材研究上的投入,促进将学习科学和生物学教育研究结果向良好教育产品(如教材)的转化。

地 理 改变知识量多应用性差

争议:我国的中学地理教材不难,但是,我国中学地理教材好不好呢?

北京师范大学王民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段玉山教授:地球与地图部分,我国更注重学科系统,而其他国家则强调应用。在水系内容部分,国外较多国家对水系治理、水文原理讲解更详细,实践(调查、考察)要求较多。在陆地(含板块、地质、地貌、地形、岩石)部分,其他国家更重视岩石、地貌的深入介绍,我国对地形、板块介绍较详细。在气候部分,我国知识量偏多,实用性较差,英、美、德、法强调应用性。在自然资源部分,俄、澳、韩等国难度较大,我国初中教材对资源问题的深入分析比较薄弱,日、法遥感等地理信息技术应用较广泛。在生态环境部分,我国教材难度在于知识广度大,其他国家则在应用性方面。再从高中地理教科书研究选择的8个知识主题(行星地球、地球运动、地球圈层结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自然地理环境、人口)看,我国教科书中的“地球运动”主题总难度最大,显著高于国际平均水平,10国中只有3个国家的教科书中有该主题的内容,其中只有我国进行了系统的讲解;“地球圈层结构”“人口”主题也较难,其他主题的排名居中,接近国际平均水平。从内容广度而言,中国的数值排名接近国际平均值,只有“地球运动”和“人口”内容广度较大。在内容深度上,我国教科书的数值较大,排名靠前,“水圈”和“大气圈”主题排名各国第1。大气圈是我国高中地理教科书的经典核心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点是8个知识主题中最多的,使用的篇幅和教学时间也是最多的,如“三圈环流”“热力环流”“海陆热力差异”等知识的深度较深。

我国中学地理教材的总难度是中等水平,各个主题却是有难有易。选择哪些知识主题,不仅要考虑地理科学体系,也要联系中国的地理国情,增加如水系、自然资源、自然灾害、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知识。地理学科是一个紧密结合实际的学科,我国中学地理教科书在这方面普遍不足,应用性较差,值得我们认真关注。

化 学 合理匹配教材深广度

争议:法国习题提问“谁能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绿色电脑?”澳大利亚习题提问“铁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元素,你怎么看?”而我们的习题则缺少这类开放性的提问。缺少趣味性和开放性的问题也同样出现在化学实验中。

华东师范大学王祖浩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周青教授:法国初中教材习题栏目多样,功能丰富。有一类学科交叉融合题,涉及科学新闻(如超导材料的性能)、卫生健康(如浴室装潢构造、面积、密度)等。我国化学教材现有习题数目合适,难度中等。但为对付考试,多年来形成了“大容量、高强度”的训练模式,习题围绕知识展开,答案固定,学生在有限时间内需进行大量测试以提高成绩。虽然我国教材也有少量的开放性题目,如撰写小论文、开展调查研究等,但在实践中多被忽视。

新的化学教材愈来愈重视实验的趣味化、开放性,但问题仍然明显,如低水平实验所占比重较大(超过1/3),实验的探究性(探究深度列第7位)和开放性水平不高等。国外化学教材可供借鉴的有:各种类型实验丰富(如德国初中化学的实验数量超过110个);切实发挥实验的探究作用,如美国初中化学教材中的“Explore Activity”(探究实验),提供课题和简单的步骤(不提供现象及解释),要求学生动手和观察,解决有关的问题;强化实验的趣味性和开放性,如美国初中化学教材设置“Mini Lab—Try at home”(家庭小实验)和“Design your own Experiment”(自行设计实验)栏目。

化学教材的优化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精选化学内容,突出核心知识,适当降低教材的内容广度;对抽象的化学理论知识或复杂的定量计算知识,应降低水平或分解难点;根据学生发展需要,适当提高有机化学知识的深度;教材实验的类型和数量进一步丰富,发挥实验探究知识、启迪思维的功能;适当增加化学教材习题数量,体现习题的层次性、综合性、开放性和人文性,强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内容呈现生动、有趣,增强可读性,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

科 学 系统设计教材

争议:我国科学教材小学是小学,中学是中学,缺乏系统、整体的设计,这是否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困扰,会增加重复学习带来的厌烦性学习负担?

陕西师范大学胡卫平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崔鸿教授:从科学课程标准的制订来讲,中小学课标专家团队各自独立,课程标准缺乏一体化设计;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目标的设计来讲,小学忽视陈述性知识,但中学需要加强程序性知识,缺少利用核心概念和概念进阶的思想对中小学科学教学内容和目标层级的整体设计,缺乏对能力培养和态度形成的系统安排。建议重视跨学科的基础原理,加强工程、技术和社会的相关内容,考虑科学与数学、技术等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系统设计中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和编写科学教材,注重引导学生形成对自然和科学的整体认识。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中小学科学教材的设计缺乏层次性和递进性,这无疑会导致每个知识点的学习难度加大;对最新的科学成果的介绍不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不足;教材趣味性缺乏,指导性不强,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议我国科学教材修订和编写中,吸收最新的学习心理、学习科学和科学教育的研究成果,体现学习进阶和科学本质,按照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基础,螺旋式设计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态度目标及其教学;增加实物图、示意图、模型图、概念图、图表、曲线等形象、直观、生动的素材,以及类比、模拟等方法,增强科学教材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虽然我国的科学教材强调探究能力,但学而不思、行而不知或者知而不行的现象比较严重。建议改变教材探究活动的编写过于简单化、粗略化、表面化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推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发展。

教师教学中,不仅需要教材,更需要丰富的、与教材配套的资源作为支撑,相比其他国家,我国小学科学教材缺少相关的网站链接和对应的课后资源。建议教材修订和编写中增加网站链接、图表链接、电子杂志、课外阅读等丰富的、选择性和支持性强的配套文本与电子资源,有效支撑学生的科学学习。(张晓娇)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