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逻辑辩证及相关问题分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逻辑辩证及相关问题分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建设的重点工程。自2005年以来,国家斥巨资聚名家打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工程,研究成果颇丰,正呈现出不断深化和拓展的发展态势。但实事求是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设工程也是一个难点工程,还有着许多学术难题和进一步深化的领域;更是一个长期工程,要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深入,回答不断出现的新的时代课题。正因如此,及时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设工程的研究经验,不断梳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设工程的逻辑进路,对于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设工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此笔者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及相关问题谈点粗浅认识,以求方家指教。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内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身就内涵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与实践成果,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进,但在惯常思维和话语表达中往往侧重于理论成果。比较常见的表述就是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或科学发展观直接称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或者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直接表述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次飞跃两大成果。尽管这种表达方式原则上并无大碍,但从学理规范的角度看,并非十分准确。从实际效果看,也易造成对理论成果的强调而对现实问题的忽视。这种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侧重于理论成果的表达或者直接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涵盖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而无须明确区分的理解,只是强调了理论成果的突出价值,抑或是理论成果与现实成果的统一关系,而弱化了理论成果与现实成果的内在张力,甚或是遮蔽了对现实成果的关注视野和现实成果对理论成果的检验与推动功能。

为进一步区分理论成果与现实成果的不同,另一惯常的表达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拆分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两个概念。前者侧重于理论成果,后者侧重于现实成果。这种表达自1938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提出以来沿袭已久,于今尤甚。但从学理上看,仍非十分严谨,且有逻辑交叉和歧义之嫌。如果说“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可以直接对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那么“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实并无二致,“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仍包含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概念,所以这种惯常的文句拆分和词序置换式的概念表达仍然缺乏严格的学理支撑。事实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三个概念经常互用彼此替代。从语言哲学的角度看,话语并非单纯的表达形式,背后有价值判断,有逻辑结构,有所指和能指的具体内涵。理论建构需有概念体系的前提界定,从而为学术体系的逻辑展开奠定基点、拓展空间和理清进路。既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已成当前的学术热点,那么学理支撑的概念明晰与规范就显得十分必要。

基于此,笔者尝试提出一个新的分类概念,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并划分为“马克思主义中国理论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现实化”两大内容。

做这样的概念划分,并非多此一举或标新立异,而是有着理论逻辑和现实要求的根据。从理论层面上讲,理论化并不必然地导致现实化,甚至有时还会发生理论化与现实化相背离的倾向。理论转化为现实,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经由必备的环节。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和环节,理论与现实只能分属于两个互不相干的领域。历史经验表明,理论的美化与现实的异化并不是个别现象。这种现象的一再出现,使得原有美好的理论说教逐渐丧失其指导性的价值灵光和追随者的坚定信仰以及群体性的一贯认同。

从现实层面看,马克思主义中国现实化的工作更加重要和迫切。尤其是当前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继续推进改革进程,更多地涉及利益博弈而非单纯的观念碰撞。当前许多社会矛盾和问题,并非主要是理论创新不足的直接后果,而主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理论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现实化出现部分脱节使然,突出表现在理论、政策与现实的较大反差。遍览丰富的政治文本,可以自豪地发现,我们已拥有了古今中外无可比拟的最为崇高、最为美好、最为动听的理论叙事,但俯察社会现实,却惊奇地发现存在着与理论叙事严重脱节的种种问题。这种反差与背离必然造成理论叙事的空壳化与无力化。加之多元化社会背景下,各个不同社会阶层自说自话与互不说话,即话语体系难以沟通,势必阻断马克思主义中国理论化的传播与交流,更谈不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要求了。当前最为紧迫的似乎并非主要是理论创新(当然理论创新也很重要),而主要是要解决社会大众对改革及其理论的认同问题。认同危机产生的一个重要根源就是主流理论与现实政策的背离,还有政策制定与实施者的利益偏好和示范扭曲。

现在的问题是现实创新跟不上理论创新的步伐,僵硬的现实与温暖的理论难以做到无缝对接,这既销蚀了理论的功效,也降低了主体的认同,甚至会给未来社会带来难以预料和难以治愈的危机。在当代中国高调理论创新的同时,尤其要注重社会实践的配套跟进问题,即要着重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现实化问题,要深入研究理论向现实转化实现的具体途径和矫正策略,重点研究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的相关问题,包括政策制定的依据、执行的速度与强度、执行效果的评估与矫正、执行者的约束与示范、民众的体验与评判等。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