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服务“亮身份”更需“亮”能力

为民服务“亮身份”更需“亮”能力

摘要:为民的“软件”仍然缺陷,工作人员的能力仍然不足,导致了服务滞后,甚至与便民相差甚远。如何真正把习总书记在兰考调研时针对窗口单位的指示精神落实到位,这些窗口单位还需深刻反思,不断整改完善。

不久前,我的一位在外地打工的朋友想买保险,千里迢迢赶回来办理《农民工手册》,没想到劳动就业保障大厅的工作人员只瞟了一眼他的户口册就给顶了回来,说户口册上的户口类型不对,需要回户籍乡镇派出所重新修改户口册方可办理。

原来朋友是大学毕业后直接出去打工的,大学毕业后学校把户口打回了原籍,而他自己则找了一家公司上班,就一直没有回来改过户口,户口册上就一直沿用了学校的“非农”户口。朋友一听就呆了,他计划第二天就回单位上班,返程的车票都买好了,如果再去乡镇折腾100多公里,就需要多耽误至少2天时间,朋友欲哭无泪,据理力争,问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工作人员就认一个理:回派出所改户口册,否则她也没办法。万般无助下,朋友打电话给我,问问有没有熟人可以“疏通”,刚好我有一位之前的同事在那边上班,我便带他去咨询相关情况,老同事带我们到窗口大厅询问情况,工作人员也是这句话,结果找到他们的主任,主任毕竟长期在这个岗位上工作,对一些情况比较了解,他只是听了一下缘由便建议我们去隔壁公安局先打个户籍证明就可以办了,户口册可以以后改,事情就这样妥善解决了。

这件事情虽小,但反映了一个问题,本来到隔壁打个证明就能办结的事情,可是由于工作人员对业务的不熟悉和认死理,导致事情不能办结,让服务停留在“最后一公里”。窗口单位不仅是党和政府的形象,更应该成为解决问题、办理事情的终点,窗口工作人员,除了要有良好的工作态度,更要有过硬的业务能力和触类旁通的素质。倘若窗口单位随便选派一个人站站岗,态度上不友善,业务上不熟悉,开展工作只会对照条条框框认死理,不会灵活变通,让群众来回折腾,不仅损了形象,也损了信誉。

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深入开展,一些窗口单位“窗口”打开了,便民的“硬件”备齐了,工作人员的身份也“亮”出来了,但服务的“心”一直关着,为民的“软件”仍然缺陷,工作人员的能力仍然不足,导致了服务滞后,甚至与便民相差甚远。如何真正把习总书记在兰考调研时针对窗口单位的指示精神落实到位,这些窗口单位还需深刻反思,不断整改完善。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