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宁县教育实践活动“六个结合”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

昌宁县教育实践活动“六个结合”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

昌宁县教育实践活动围绕“为民务实清廉”主题,立足县情实际,选好载体带动,以“六个结合”为抓手,不断开创全县改革发展新局面。

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开创县域经济新局面。对于昌宁这个有着34.94万人,农业人口占83.92%的山区农业县来说,发展的重点在农业、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以来,昌宁县以三农工作为重点,围绕建设云南省重要的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澜沧江流域区域农特产品流通集散地和商贸中心的战略目标,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重点,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以实施农民收入倍增、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绿化荒山行动为切入,依托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夯实基础、增强实力,优化环境、强化保障,突出抓好园区经济、民营经济、特色经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特色城镇化和旅游生态化,着力开创县域经济新局面。

与重大项目相结合,开创发展基础新局面。坚持将教育实践活动与重大项目验证、立项、实施结合起来,加强项目库建设,提高储备质量,建立乡镇、部门、行业项目策划包装机制,围绕产业发展、基础建设、民生改善等重点领域,超前做好项目储备,力争更多的项目落地。对纳入国家和省市规划的重点项目,尽快核实审批要件,争取早日开工建设。特别盯紧2014年全县51项重大项目和招商引资工作,加快大型通用航空机场、云县至猴桥高速公路昌宁段、华能昌宁金马风电场、立新水库、澜沧江生态旅游开发、整乡推进、旅游小镇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审批和实施。

与城乡建设相结合,开创田园人居新局面。紧紧抓住城乡一体化市级试点建设契机,通过“1+1”新型农民社区、整乡推进项目、美丽乡村建设、农转城、乡村规划建设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采取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方式,着力在美化城市环境上下功夫。落实城镇上山要求,加强县城面山和坝区农田保护,巩固省级园林县城创建成果,做好重要节点绿化。推行政府、市场、社区相结合,集中整治与长效治理相结合的机制,做好城区道路、公园广场、重要河道、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环境整治。鼓励乡镇盘活闲置土地资源,支持乡镇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外来企业参与集镇开发。指导乡镇开展集镇规划建设,年内完成2个特色小镇和6个乡镇集镇总体规划编制。按照适度超前、突出特色的原则,完善集镇功能,彻底改变“以路为市”的现状,提升窗口形象,增强带动能力,努力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幸福家园和心灵港湾。

与行政提效相结合,开创勤政务实新局面。把群众工作“六项制度”、“一把手”抓落实和效率建设作为推进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加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审批运行机制,不断提高办理实效。精简压缩各种会议、文件,大兴节约之风,降低行政成本。改进工作作风,整治“庸、懒、散、慢”等现象,解决本位主义严重、纪律松弛、效率低下的问题,不断提高行政执行力。严格落实主办责任制,强化部门沟通会商,充分发挥集体智慧,营造团结干事氛围。加大督查力度,采取专项督查、重点抽查等多种方式,掌握实情、推动工作。坚持行政问责制度,继续开展政府绩效评估,科学确定评估内容和指标体系。牢固树立求实为荣、务实为本、落实为要的意识,力戒空谈,推崇实干。大力弘扬团结协作、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遇到困难不回避、不退缩,用创新的思维破解难题,用务实的思路谋求突破。在思想上进一步树立群众观点、强化群众立场,在工作上进一步反映群众愿望、满足群众需求,在作风上进一步倾听群众呼声、增进群众感情,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

与群众急需相结合,开创服务优化新局面。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切实解决好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服务群众“最后一步路”的问题。活动开展以来,为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应急救难的问题,昌宁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开创“6995”信息平台,为113个村1757个村民小组83110户农户构建“村民互帮、生产互助、警民互动”的服务群众新模式。针对查找出来的民生问题,明确2014年投入12.98亿元实施10件民心工程;新争取到农村危房改造资金1162万元,惠及1550户贫困户;全县3874名领导干部结对10822户农户,落实帮扶项目41个,帮扶资金328万元,解决困难问题123件。

与平安建设相结合,开创和谐稳定新局面。昌宁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大接访、大走访、大下访”活动,在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的同时,注意及时排查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抓早、抓小、抓苗头,全力维护基层社会稳定,推动“平安昌宁”建设不断深化。全面强化安全防范工作,认真落实包保和稳控责任,加强对重点场所、要害部位的巡查,确保全县社会持续稳定。创新社会管理方式,通过开展“村村见警”和农村基层法律服务“三个一”工程(一乡一个法律服务所、一村一个法律顾问、一村一个公示牌),深化“平安昌宁”建设,不断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和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