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的写作思路辨析(2)

调查报告的写作思路辨析(2)

核心提示:调查报告是机关单位对某一社会现象进行深入全面的调查研究之后写成的书面报告。它以报告研究社会对象的结果为内容,要求有情况、有分析、有结论,以此作为制定政策法规、解决实际问题、总结推广经验的凭证、依据和手段。

三、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的写作思路

这类调查报告抓住某个方面或某一工作的严重问题,用充分确凿的事实予以揭露,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指出其危害性,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达到吸取教训,改进工作、解决问题的目的。这种类型的报告,政治性、原则性强,要求结构严密、文字准确,写作难度比较大。

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的写作思路表现为:主要问题→原因和危害→措施与办法。比如《落后乡村发展问题的调查与思考》一文,作者以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针对落后乡村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村的个案分析”,找出了乡村落后“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提出了“在发展中改革,在改革中发展”的对策。全文论述紧凑,环环相扣。问题找得比较准,原因分析得透彻,提出的对策可行。其写法值得借鉴。

四、介绍新生事物的调查报告的写作思路

这类调查报告着重介绍现实生活中或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新生事物,通过对其产生、发展过程的阐述,让人们了解其特点、意义及成长的规律,从而给予关注和支持。新生事物往往预示着事物的发展方向,对推动具体工作的开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介绍新生事物的调查报告的写作思路表现为:背景→过程→意义→发展前景。比如《关于职业培训的调查报告》一文,首先介绍了职业培训热起来的背景源于就业的竞争,以前“重学历,轻技能”的观念随着新的就业环境和新的人才需求环境的来临,已被“择业靠技能,上岗靠竞争”的观念所替代。为了明天的饭碗,每个人都需要培训。这是职业培训热起来的背景。由此职业培训出现了令人注目的现象:一是培训机构的持续增加,二是职业技术学习从国家包揽到个人投资,从就业培训到在职培训,从个人行为到单位组织,大有全民皆在培训的态度,标志着职业培训的发展势头。其意义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一些地区性大学纷纷改制成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预示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广阔前景。

(作者单位: 安徽蚌埠市解放军装甲兵学院)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