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老模式探析(2)

核心提示:现在北京90%的老年人居家养老,6%的老年人在社区养老,4%的老年人机构集中养老。居家养老服务形式要解决的就是物美价廉的养老问题。

三、居家养老是更符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模式

这些年,北京讲一个数字9064,即是说90%的老年人居家养老;6%的老年人社区养老;4%的老年人机构集中养老。对此,很多老百姓误解为,你有钱,你去机构养老;我没钱,我就居家养老。实际上不是这个概念。居家养老是一种与我国传统家族养老理念一脉相承,并符合我国现实生产力发展要求,可谓物美价廉的养老模式。

时下,养老机构基本的床位建设成本,如果不包括土地成本,每张床位是十几万到二十几万的概念。如果按照9064基本的规划发展,就是提供北京市总人口4%的床位数,那么,到2015年,需求的床位应该是12万张,到2020年应该是16万张床位。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因此,它不能一味地无限扩张下去。

从另外的角度来看,我们的养老机构服务于谁呢?我们听到很多40、50岁的人议论说,将来我要住养老机构,现在有些年轻人也如是说。前一段时间,一位人大代表曾经提出这样的观点,他认为,北京市把机构集中养老的床位数比例定在4%是不行的。他做了一项调研,说有24%的人愿意入住养老机构。可是,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在身边养老机构入住的状况,可谓是人满为患;去远一点的养老机构入住,却没有太多的人愿意。截至2013年,北京市已建有养老机构400多所,养老床位9.5万张,其中公办212所,占总床位数的40%,社会办188所,占总床位数的60%。

据北京市经济社会调查总队的调查表明,老年人还是希望住在身边的养老院。就是说,老年人需要一个熟悉的环境,而不是到一个虽然风光秀丽,但是陌生的地方。面对这一问题,我们就要考虑,对身边的养老院做一些调整,让身边的养老院具有养老院的基本功能,而不一定是完完整整的养老院的实体存在。这样就可以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满足老年人对于熟悉环境的这样一种内心追求。北京市正在建设的街道层面的养老服务机构就是要解决这样的问题。

四、居家养老方式、方法探索

从2009年北京市出台了“九养政策”。其一,每年的重阳节表彰万名“孝星”;其二,“养老助残券”政府买单,每月发放;其三,城乡社区(村)建“养老助残餐桌”;其四,城乡社区(村)建托老(残)所;其五,全市聘用居家服务养老(助残)员;其六,每个街道配发“无障碍服务车”;其七,建立多方式养老(助残)精神关怀;其八,实施“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其九,“小帮手”提供电子服务。“九养政策”具体实施的过程,是我们对于老年需求的认识过程,也是我们对于满足老年需求方式、方法的一个认识过程。对此,我依托北京市“九养政策”,与大家进行一些探讨。

(一)把养老助残福利券变成打折卡的改革。养老助残福利券就是发放给北京市所有80岁以上的老年人和所有重度残疾的残疾人,每位每月100块钱的养老助残券。从2009年到2013年,我们养老助残券的实施,每年有将近5个亿的投入,有将近50万的受益群体。在老年人受益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花这个券,找不了零钱;二是服务商拿了券,将其换成现金的周期太长,并且审批进入为老服务的门槛还比较高。

在使用过程中,老年人的想法是,干脆就直接发我钱。可是,为什么没有把这个券等同于现金呢?当初,我们是想既针对为老服务长远的、根本的利益来做设计,又考虑到他当前的利益。比如,北京青松养老护理机构,之前,它只是服务于团结湖周边一、二千名老年人,现在已经发展到服务十几万的老年人。这些年来,它已经累计为200多万人次的老年人提供了服务。它之所以如此迅猛地发展起来,就是基于养老助残券这样的撬动功能。基本上是这样,老年人一开始先用养老助残券购买了其中一部分的服务,通过服务体验,觉得还能够解决他的问题,就愿意再掏钱购买这样的服务,以此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或是实现自身康复的基本要求。不过,相关的服务行业的发展还不到位,还无法形成一个有效的为老服务供给市场。

从2013年开始,北京海淀区实行“券变卡”的改革试点,就是想既照顾到培养新的市场,又照顾到老年人想最方便地把钱花掉的想法。我们优化了服务商进入为老服务的门槛。任何一个法人,只要能够为老年人提供以下三种不一般的服务,就有可能成为养老服务商。第一种,以低于一般人的价格,给老年人提供更加价廉的产品或者服务;第二种,能够给老年人提供更多附加的服务,让老年人能够得到更放心的服务,诸如能够把货物、服务送上门,能够提供更加完善的对于服务和产品的质量监控。第三种,提供给老年人特别需要,但社会上、市场上欠缺的服务。

发生这样的变化以后,对于养老服务商的监管,就不能再按照原来的流程:政府审批、政府签约、政府监管。那么,怎么监管呢?首先,可以动员老人、消费者做好社会监督,通过各种电话或者网络的方式反映上来。然后,谁来处理呢?要把它纳入到行业监管。北京市对北京市社区服务协会进行了改革,让它成为一个社区的提供服务行业领域的监管者,由此实现行业自律和行业监管。也就是说,要想在社区当中为老年人提供这样的服务,你就要成为这个协会的会员,接受协会的监管。

在把福利券变成打折卡的这一改革过程中,就把原来的一笔死钱,变成了一个撬杠,使它切切实实地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服务,也刺激老年人愿意获取更多的服务,使他们的生活质量获得提高。

(二)托老所的先前设计与后续改良。我们原来设计托老所的时候,是将其作为社区为老服务的一部分,当时我们发展了将近四五千家的托老所。但是,在具体运作的过程中,我们慢慢地发现,在后续的运营和管理中,遇到了很多障碍,甚至有的基本上就变成了“铁将军”把门,里面基本上就是一般性的活动,比如打打麻将。原来我们设想的一些托老状态,没有如期实现。

很多街道在托老所的探索当中,曾经把托老所当做活动中心,我们也曾经把卫生服务站跟托老所结合在一起,但是,这个地方老是人气不旺。后来,我们摸索发现,托老所的重心应是让它成为一个真正的运营主体,切实针对老年人的刚性需求,解决老年人的问题。就是说,托老所需要解决的是一些专门性的问题,而不是方方面面的问题,并且是只有专门机构、专门组织能够解决的、在家里无从解决的问题。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