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十三五” 发展谱新篇:做强养老服务业  实现老有所养

展望“十三五” 发展谱新篇:做强养老服务业 实现老有所养

2016年“展望‘十三五’ 发展谱新篇”系列形势政策报告会第六场报告在京举行。

北京市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

1.  问:北京市目前人口老龄化现状如何,呈现出哪些特点?发展趋势如何?

答:北京市从1990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当前正处于中度老龄化时期,人口老龄化体现以下特点。一是规模大。截至2015年底,全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约315万,占总人口的23.4%,人口老龄化程度居全国第二位。全市常住老年人口340.5万,占常住人口总数的15.7%。二是增速快。全市平均每天净增500余名60岁以上老年人,净增120余名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预计到2020年,全市户籍老年人口将超过380万,常住老年人口将超过400万。三是不均衡。城六区老年人口占全市老年人口的2/3,老龄化程度(老年人口比例为23.5%)高于10个郊区(20.1%)。

“十二五”时期,全市常住老年人口从2011年的268.5万增加到了2015年的340.5万,五年增加了72万,平均每年增加14.4万,其中2015年增加了18.9万。这种增长预计将要持续到2040年,届时全市老年人口将达到600多万的峰值,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且持续高位保持几十年,我市面临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

统筹发展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服务

2.  问:北京如何满足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

答:北京市正在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进入养老服务领域,采取项目申报的方式对公益性、公众性项目以奖代补,重点培育与老年人居家生活紧密相关的老年餐饮、康复护理、养老家政、社区便民、健康科技、文化教育、网络信息、老年用品等8个行业,扶持有专业规模的养老服务商开展连锁经营,就近提供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截止2015年12月,共发展服务单位14817家,依托北京市96156社区服务热线对服务单位进行监督。2015年,在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房山、顺义8个区开展了养老助餐服务体系试点建设工作,市级安排资金4495万元,给予每个试点区一次性项目补助支持,主要用于支持装修改造、配置设备设施、老年膳食研发等方向,连续支持三年。

居家养老幸福工程正在实施。一是打造养老助残服务“金卡”。二是完善养老助餐服务体系。三是提升养老照料中心辐射能力。四是做实社区养老驿站。五是建立应急救援服务网络。六是开展适老性社区和家庭设施改造。七是实施关爱老人“五个一”。

3.  问:近年来,社区养老模式不断发展,北京市在社区养老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答:北京市积极构建社区养老服务平台。自2014年开始,全面调动包括政府和社会力量在内各类资源,建设被群众幸福地称为“街坊养老院”的街乡镇养老照料中心,打造区域养老服务平台,实现机构、社区和居家三类养老服务相互依托、资源共享、融合发展。市民政局会同相关部门制定了6个政策文件,同时明确给予养老照料中心设施建设支持和购置设备补贴,最高补助标准450万元。到2015年,已建设154个养老照料中心。对养老照料中心辐射社区开展服务投入资金5720万元,支持286个分项目建设,不断丰富居家养老服务供给。

4.  问:北京市出台了哪些政策来鼓励扶持社会力量建设养老机构?

答:北京市确定了养老机构建设科学化、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管理服务标准化的“四化”发展思路,加快养老机构发展。

一是通过增加土地供应、资金补助、落实税费政策建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等途径,加快养老机构建设。截至2015年底,北京市投入运营的养老机构449所、正在建设中的养老机构108所,全市养老床位达12.3万张(含在建),其中公办养老机构221所、床位44113张;民办养老机构228所,床位79117张。

二是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截至目前,全市214家公办养老机构,已有101家实现了公办民营,占47.2%。全面实行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补贴,市财政补贴保费80%,养老机构自负20%,有效降低养老机构责任风险。

三是加强民办养老机构政策制定与落实工作。破解养老机构设立许可瓶颈,北京市针对在2013年底已运营开业的400家养老机构中有近80%因缺少房产证和消防证难以获得设立许可证的问题,北京市民政局会同发改委等10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本市养老机构和养老照料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由区县民政部门针对具体情况进行核实,确保了养老机构的健康发展。加强养老机构行业安全监管。市民政局联合市公安局消防局、市安监局定期对养老机构开展专项安全治理,并通过组织各类专业培训不断提升养老机构的安全管理能力,确保行业稳定。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