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三步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摘要:同时要清楚地认识到,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一座采之不竭的宝藏,解决群众问题,就要拜人民群众为师,踏踏实实地学,恭恭敬敬地问,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既要“记下来”、“带回去”,更要“分析透”、“落实好”,善于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提高业务能力。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中央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重大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党践行“为民、务实、清廉”主题的决心和信心。密切联系群众,改进工作作风,不仅是对领导干部的要求,更是对每名基层党员的根本要求。

要经常“照镜子”,认清“我是谁”。曾经,密切联系群众是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而如今,脱离群众已成为摆在全党面前的“四大危险”之一。因此,认清我是谁,正确摆正自己的位置,是密切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关键,是党员干部修身立命的前提。党员干部要经常用群众这面“镜子”照照自己,对照群众期盼、群众评价,发现自己身上的缺点和毛病,及时自我纠正、自我净化,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要校正“方向标”,明确“为了谁”。历史上多少次农民英雄上马打天下,闯过了生死关,下马坐江山,却过不了享乐观,就是因为把“为了谁”这个问题搞错了,坐上江山只顾自己享乐,不为他人考虑。群众利益无小事,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再小也不能含糊,新时期党员干部更要紧密围绕群众路线开展工作。当前,有的党员干部对群众缺乏真情,“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仍有不同程度地存在。党员干部只有站稳群众立场,学会换位思考,带着感情做工作,坚持与群众站在一起,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真正做到心贴心、实打实地去帮助群众,才能获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要甘当“孺子牛”,知道“怎么做”。“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经常带领干部访贫问苦,钻进农民的草庵、牛棚,同普通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亲身感受农民疾苦,这种朴素爱民的工作作风让人钦佩。这就告诉党员干部,只有时常来到群众身边,在思想上重视群众、在感情上亲近群众、在生活上照顾群众、在工作上依靠群众,群众才有可能接受、认可我们,把我们当成自己人。同时要清楚地认识到,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一座采之不竭的宝藏,解决群众问题,就要拜人民群众为师,踏踏实实地学,恭恭敬敬地问,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既要“记下来”、“带回去”,更要“分析透”、“落实好”,善于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提高业务能力。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