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小微企业未享税收优惠 政策被放“空炮”

摘要:从2010年起,国家多次出台扶持小微企业的政策,其中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陆续出炉。但是,在政策实行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不落实的现象。部分小微企业并没有真正享受到政策带来的实惠。其实,由此折射出来的政策放“空炮”的社会现象并不罕见,而“最后一公里”的政策执行问题亟待得到妥善解决。地方工作人员权力如何约束,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

国务院近期再次就加快落实各项政策措施进行部署,“树立言必信、行必果的良好政风,提高政府公信力,让企业和群众享受政策红利。”

那些政策“空炮”是如何形成的,政策落实中的“梗阻”何在,怎样打通抓落实的“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不妨以针对小微企业的一些减税政策为例进行剖析。

扶持政策接连出台  落实中现“打折”

近年来,我国对小微企业日益重视,扶持政策接连出台。比如,在税收方面,2010年,国家出台政策对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万元的小微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2011年该上限扩大到6万元,今年4月又进一步扩大到10万元。去年8月起,对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小微企业,还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

1

记者发现,这些政策对扶持小微企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不过在落实中也存在部分“打折”现象。

比如,一家文化发展公司负责人表示,按规定月销售额2万元是增值税和营业税的起征点,实际上有些地方采取了合并收税的方式。比如企业这个月的收入1.8万元,下一个月的收入3万元,理论上第一个月应该免税。但有关部门采取了几个月合并之后收税,因为月均收入在2万元之上,“所以应该减税的月份实际上还是收税了”。

今年4月期间博鳌论坛上发布的《小微企业金融发展报告2014》显示,56.9%的参访企业表示未享受到国家关于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在小微企业“最希望政府推行的举措”中,“减少税费”是最迫切的政策需求。

2

“打折”原因众多 督察组督促落实

政策打折原因何在?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怡建认为,这一方面是新的政策与原有的政策相比,优惠力度还不明显;例如降低所得税,如果企业利润不高,影响就不大。另一方面,虽然上面要求减税,但目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地方征税任务繁重,为保障和稳定财政收入、完成预定任务,减税政策在实际执行中容易产生偏差。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