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小微企业未享税收优惠 政策被放“空炮”(2)

摘要:从2010年起,国家多次出台扶持小微企业的政策,其中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陆续出炉。但是,在政策实行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不落实的现象。部分小微企业并没有真正享受到政策带来的实惠。其实,由此折射出来的政策放“空炮”的社会现象并不罕见,而“最后一公里”的政策执行问题亟待得到妥善解决。地方工作人员权力如何约束,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

“例如,中央明确‘营改增’改革中对税负增长的企业进行财政补贴,但有些地方由于财力有限等因素,并未执行,导致企业迁移至有补贴的地方。”胡怡建说。

3

国务院日前决定,对已出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全面督查,既有各级政府的自查与实地检查、又要引入第三方评估和社会评价,既督地方、也督部门。国务院将派出督查组,对落实不力的严肃问责,促进政策措施尽快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专家建议建立政策常态化机制

一些专家建议,对一些扶持政策,应建立常态化机制。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税收研究室主任张斌说,国外管理小企业的基本理念是“重就业、轻税收”,而我国小微企业所得税的减免仍是一种临时性政策,如果能将其常态化,普遍实行低税率、简税制,就能将更多企业纳入减税范围。此外,在推出新政策的同时,应注意各项制度政策之间的衔接,“前台”的减税等政策还需要“后台”的部门考核、地方利益平衡等政策进行调整配合。

4

各方面对国务院此次督查寄予很高期望。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督查是对已经制定的政策实施进行监督跟踪,看政策实施有没有走样,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目前从国务院到地方组织体系已经建立了督查制度,但能否发挥作用至关重要。

“国务院各个部门、各个地市县的链条都是相互衔接的,哪一个环节出现‘梗阻’,都会影响政策落地效果。督查组对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反馈上报,形成明确的解决方案,这才不至于使政策失效。”

专家还建议,此次督查应立足公共利益,而不能站在政府或者部门利益的角度。第三方评估和社会评价能发现什么问题、起到何种作用,各方拭目以待。(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