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不拒众流,方为江海

北京:不拒众流,方为江海

——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吸收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讲话中的哲学思想

摘要:不拒众流,方为江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吸收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是基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更深认识,是基于对中国文明历史的更深领悟,体现了全球化的时代眼光,反映了中国崛起中的文明自信。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吸收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是基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更深认识,是基于对中国文明历史的更深领悟,体现了全球化的时代眼光,反映了中国崛起中的文明自信。

关于文明的发展规律与历史经验

世界文明是多彩的。吸收借鉴表示的是一种文明同其他文明之间的关系。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文明,就根本谈不上所谓吸收借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阳光有七种颜色,世界也是多彩的。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不仅在历史上各国创造了独特的文明,而且当今世界各种文明多样共存,即使到将来各种文明也应长期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

世界文明是平等的。吸收借鉴是冲着好的、有益的东西而来的,如果认为其他文明一无是处,当然也就用不着去吸收借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各种人类文明在价值上是平等的,都各有千秋,也各有不足。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明,也不存在一无是处的文明,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当今世界各国发展水平有高有低,各种文明千差万别,但各种文明之间必须秉持平等、谦虚的态度。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傲慢和偏见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大障碍。如果搞居高临下、唯我独尊,不仅不会主动去吸收借鉴其他文明,而且会贬低打压其他文明,诉诸于文明的冲突。

世界文明是交融的。一部人类文明史,从某种意义上就是多种文明交流互鉴、共同发展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可以丰富人类文明的色彩,让各国人民享受更富内涵的精神生活、开创更有选择的未来”。的确,“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加强文明对话和文化交流,不仅“各美其美”,而且“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使不同文明和谐共处、相互促进。

中华文明的历史经验表明,越是开放越是强大,越是强大越是开放。盛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对外交流的活跃期。习近平总书记动情地描述:“唐代中国通使交好的国家多达70多个,那时候的首都长安里来自各国的使臣、商人、留学生云集成群。这个大交流促进了中华文化远播世界,也促进了各国文化和物产传入中国”。中华文明也有闭关锁国的深刻教训。在近代西方通过工业革命蓬勃向前的时候,中国封建统治者根本不了解外部世界的巨变和进步,固步自封,夜郎自大,拒绝学习先进知识,封闭导致落后,留下了近代中国不尽的屈辱。中国历史一再表明,能否不断了解世界,能否不断学习世界上一切先进的东西,能否不断跟上世界发展的潮流,是关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衰成败的大问题。

中华文明具有极强的吸纳机制。对内,中华文明是境内多民族文化长期交融的产物。对外,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在不断交流中吸收借鉴。中华民族是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更是频繁展开,这其中有冲突、矛盾、疑惑、拒绝,但更多是学习、消化、融合、创新”。比如,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但传入中国后,经过长期演化,佛教同中国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给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留下了深刻影响。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