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结合本地实际抓载体。载体能否得到党员和群众的认可,并在实践中取得实效,取决于这种载体是否合乎本地的具体实际,对提升服务水平是否有帮助。边疆民族地区具有独特的民俗民风,各族群众的利益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必须充分考虑民俗、民生、民情,从各族群众的需求入手,着力打造促进边疆稳固、民族团结、和谐发展的特色服务载体。例如,延边的“红七月·新延边”社区党员文化月活动,就是回应朝鲜族能歌善舞的特点创办的大型党建活动,至今已举办了10届,成为深受城市社区居民欢迎的党建品牌。
二是注重整合社会资源抓载体。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需要充分统筹、整合、凝聚各种社会力量,积极引导他们共同参与民生服务,延伸基层党组织的服务之手。打造服务载体,必须坚持从这一点出发,积极调动和依靠社会服务力量,激发广大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以党组织服务载体为“点”,带动社会服务载体这个“面”,逐步形成以党组织服务载体为核心,各种为民服务载体为补充的立体化服务网络。如“局包村”、志愿者行动、业主委员会等都是有效的载体。
三是注重传承与创新结合抓载体。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前提下发展,是促进基层党建工作常抓常新,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有效途径。要注重把已有载体的探索与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要求相结合,进行深入的总结分析,对于好的载体要坚持、要深化,同时,不断创新打造服务各种层面的有效载体,使服务成为基层组织建设的鲜明主题。
四是尊重基层首创精神抓载体。基层最富创新精神,是促进各项工作发展的源头活水。打造基层党组织服务载体,必须要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遵循经济社会和党的建设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主体作用。要着眼发展形势和群众的需求,鼓励和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大胆探索、积极创造各种服务载体,为服务群众、发挥作用搭建平台。
(作者系延边州委常委、组织部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