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告别“被安排”的慰问 摆脱形式主义困境(4)

【案例】告别“被安排”的慰问 摆脱形式主义困境(4)

【启示与思考】

作为上级领导,尽管知道自己下基层以后的行动都已“被安排”,慰问、调研、视察都有陷入形式主义的可能,但要完全拒绝恐怕也很难。首先,基层工作上的成绩,包含着自己“正确领导”的一份功劳,也是自己的一份政绩,对展示成就的某些安排难免顺势将就;其次,上级领导到基层调研,各级领导往往层层陪同、寸步不离,基层的汇报已得到上级的认同,即使有什么看法也要照顾各方面子,表示一下赞同和认可,要完全拒绝“被安排”,恐怕也难。

客观而言,从根本上改变困难户的生活境遇,需要具体民生政策或施政方针的改善和落实,不能靠逢年过节送点油米棉被,类似行为更重要的价值,也就在表达政府的一种立场。一旦把慰问和改变贫困的意义割裂开来,一些官员就算明知慰问是被安排的,可能也会觉得只是“小事”,缺少去彻底扭转的动力。而这样的行为一旦得到上级的默认,下级自然就投其所好,让形式主义成为惯例了。

殊不知,这种实质等同造假的慰问,不仅渐成让民众反感的形式主义,也传达一种容忍弄虚作假的信号。如果在慰问贫苦这样的小事上,都无法做到真实,那一些民生政策的推行,会不会也上演这样上下默契的造假?就此而言,对关系户的明知故“问”,不仅无法释放出官员重视弱势群体的善意,还有损相关官员乃至地方政府的形象和公信。

要告别“被安排”的慰问,从根本上摆脱形式主义的“傀儡困境”,除了依靠由外而内的制度监管和舆论监督发力之外,也需要对此问题有觉察的官员主动改变。其实很多饱受诟病的官场形式主义,一些局内人并非不知道,缺的是行动的勇气。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