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党性之根育能力之源

培党性之根育能力之源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2014-2018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对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党员队伍素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少数地方党员教育培训中,还存在形式主义、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够等问题。原因是什么?如何在教育培训中切实增强党员党性、提高党员能力?本期邀请部分党员干部参与讨论。

筑牢党性这个根基

党员之为党员,核心在于党性。丢了党性,等于没了灵魂。当前,少数党员先锋意识弱化、组织纪律性不强、发挥作用不明显,严重影响了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究其根本,是党性修养打了折扣,党性不强、定位不准,自然认识不清、行动乏力。

党性不会与生俱来,是党员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的永恒课题。随着思想观念多元化、行为方式多样化、价值取向复杂化日益呈现,抓好新形势下的党员队伍建设,增强党性是第一要务,必须牢牢扭住、紧抓不放。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关键在于让党员从思想深处理解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并一以贯之地加以践行。倘若党员迷失了“我是谁”、漠视了“为了谁”、忘记了“依靠谁”,即使本事再强再大,也终究不是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党员。

当然,以党性为核心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并不排斥对党员的个性认可;突出强调党性修养,并不意味着否定个性发展。只有把党性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始终,将党性培养寓于党员素质提升过程,才能为其素质提升和个性发展提供更宽阔的平台。

古语有言,立志以定其本,居正以持其志。培训是引导,关键在自觉。要对照“三严三实”要求,将党性要求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意志和行为,在自我教育中自我培养,在自我约束中自我提升,在自我改造中自我完善,不断提升党性修养水平,以实际行动注解为民务实清廉的党性内涵。(迁山)

把能力教育贯穿始终

正如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一样,党员提高素质不是一蹴而就的,增强能力也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锲而不舍接受教育培训,方能做到久久为功。

群众看党员的形象好不好,在一定程度上是看其能力强不强。面对当前知识爆炸、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人们所掌握知识的“保质期”越来越短,“折旧率”越来越快。在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如果不加强教育培训,就会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在解决改革发展中遇到新矛盾新问题时,就会感到“本领恐慌”、“能力危机”。只有自觉地接受各种教育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才能避免知识老化、思想僵化、能力退化,不断适应新形势,掌握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完成新使命,才能真正当好改革的“主心骨”和发展的“领头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党员要做行动上的领路人,首先要做学习上的带头人,不能满足于以往传统的知识结构,而要结合岗位实际,积极投身到各种教育培训中来,做好知识的“迁移”和“对接”工作,不断地充实自己、丰富自己、提高自己。要及时进行“充电加油”、注意“提神醒脑”,坚持“强身健体”,在教育培训中获取好本钱、学到真功夫、掌握硬本领,打造能力和素质的“升级版”,做到有能耐、懂技术、会管理,真正成为岗位上的骨干、业务上的尖兵、干事创业的先锋。(江西省上饶市委组织部 胡军)

突出问题导向

读不懂题,永远也别想答对题。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如何补理想之钙?如何提高推动改革能力和群众工作能力?这些都是教育培训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这就要坚持问题导向,围绕思想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难题来培训,让党员明白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党员教育培训的对象主要在基层,工作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注重从基层的工作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真正做到干什么训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决不能为培训而培训。要读懂党员培训的重点,对基层党组织书记、新党员、流动党员等7大类党员的教育培训,必须抓好抓实;要读懂难点,党员教育培训走形式、实效性不强、针对性不强等等,都是必须攻破的难题;要读懂弱点,内容“过时”、方式“老套”等等,是需要改进完善的地方。

如果想交出满意的答卷,就得有“善于解”的智慧,丝丝入扣地推理出答案。比如,存在形式主义,就要将考核监督贯穿始终;实效性不强,可以“见缝插针”组织教育培训,抓住一些空闲间隙,组织短长相宜的学习进行教育培训;针对性不强,要科学制定培训计划,合理设置培训项目,多些“小班教学”,根据不同党员群体,结合兴趣爱好,小范围组织学习培训。(重庆市江北区委组织部 何勇)

坚持好按需施教

《论语·颜渊》中记载了一则关于孔子按需施教的故事,讲的是颜渊、仲弓、司马牛向孔子请教什么是“仁”,孔子根据三位弟子不同的需求,分别给出了不同的答案。“记问之学,不足以为师”,按需施教同样也是适用于党员教育培训的一条重要原则。

当前,一些地方党员教育培训投入与成效不成比例,培训流于形式。有的推行自上而下式的培训,不顾党员口味差异,一味填鸭式教学,党员感兴趣的不培训,不感兴趣的硬往上端,愣是把培训做成了一锅夹生饭。有的也想搞差异化培训,可是搞来搞去总是“一讲课、二看片、三参观”老一套,始终在同一水平不断反复,使培训成了“嚼来嚼去的没味馍馍”。如此一来,党员不得不“赶鸭子上架”硬着头皮学,培训也只不过是用来完成党员学习任务的幌子。

由此可见,提高教育培训的实效性,还是要坚持好“按需施教”。一方面,要摸清党员的需求,不搞无准备的培训。要深入基层,看看党员最想学啥、最乐意补啥,针对党员的实际需求和普遍关心关注的问题,照单下菜。另一方面,要分类开展针对性培训。既要“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区分农村、社区、“两新”组织等不同领域,充分考虑党员的年龄、文化、从业特点、接受能力等基本情况,把内容通俗化、事例本土化、语言群众化;也要“荤素搭配”,不仅烹饪党的理论、党风党纪等“主餐”,还要辅以职业技能、创业就业等“茶点”,让培训更合党员口味。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