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环境问题与解决对策

摘要: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主题座谈会上强调,要把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一个重大国家战略来抓;近日,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士表示,目前《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规划》的名称已基本确定。本期节目,北京市环保局研究室宋强主任,围绕京津冀热门话题,就三地共同发展中环境层面的问题做了科学、严谨、全面、系统的回答。讲座既有实地勘察统计的经验分享,也有全面详实的数据支撑,更以权威专业的视角进行解读,可操性很强,为我们解决好三地发展中的环境问题,扎实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同志们,今天我宣讲的主题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环境问题与解决对策》。这个问题应该说它的内容非常的广泛,目前也是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热议。今天我想介绍6个方面的情况。

首先我想先介绍环境问题的规律性认识,虽然我们是要介绍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环境问题,但环境问题他的自身是存在着规律性的。

第二是介绍京津冀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

第三我们也搜集了一些数据,那将京津冀地区的环境和发展相关的一些参数作为一个比较。

第四部分将介绍国外典型城市区域的环境污染防治的经验。

第五个方面介绍北京市目前所做的环境保护工作,特别是对于解决京津冀区域环境问题,能够起到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最后提出关于京津冀区域环境保护协同发展的一些问题和思考。

下面先讲第一个问题,环境问题的规律性认识。环境问题首先我们大家会非常感兴趣,这个问题就是环境污染是从何而来的?那环境问题从何而来,自从有了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之后,环境问题才日渐出现,环境包括很多的环境领域,我们常说的大气、水,包括我们的土壤,包括辐射环境、生活环境等等众多领域。我们常见的与我们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就是大气环境和水环境。

我们常说的环境质量,实际上和他密切相关的有两个因素:

第一个是环境容量,也就是说,我们的自然环境能够承载多少我们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这是一个相关的关系,也就是说环境容量越大,环境质量就越好。

第二个就和我们污染物排放总量具有一个负相关的关系,在确定的这个特定的国土空间内,污染物排放总量越大,相对来说我们的环境质量就会越差。那么污染物排放主要来自人类的生产生活这个活动,也有部分排放来自于自然界非人为的活动。从我们工作实践来看,目前我们所开展的环境保护工作针对的是不同领域的环境问题,比如说大气污染问题,我们组织开展大气污染防治;针对水污染问题,开展水污染防治;针对固体废物的污染也开展相应的防治工作,还包括噪声、辐射、土壤以及生态保护和建设等领域。

污染物的来源我们举空气中的污染物为例来看一看污染物都是从哪里来的?如二氧化硫,95%以上二氧化硫来自于煤、石油以及化石能源制品的燃烧。氮氧化物包括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等多种化合物的混合物,它们主要来自煤、石油及制品以及天然气等燃料的燃烧。挥发性有机物主要来自于汽车制造,工业生产中的溶剂挥发以及民用各种燃料的燃烧,油品的贮运、装修、家具、机械等涂料使用以及餐饮油烟等等。

第三大类就是颗粒物,包括液体、固体,或者以液体、固体混合形式存在的颗粒,来源非常复杂,既有燃烧排放的,也有施工道路扬尘排放的,还有气态污染物在空气中的二次反应生成的颗粒物。颗粒物按照粒径来划分,最大的一类我们称为总悬浮颗粒物,又叫TSP,他的粒径比较大,可以在空气中悬浮一段时间,但是它会随着这个静风状态出现会逐渐的沉降。那粒径小于等于10个微米的我们称为可吸入颗粒物,也就是常说的PM10,它能够进入人体呼吸道,长期飘浮在空中。最近最热的那从2012年以来就是关于PM2.5,它是粒径小于2.5微米的细颗粒,它在空气中能够悬浮的时间更长,对健康的危害更大。那以PM2.5为例,直接的PM2.5排放,包括烟尘、粉尘、碳黑、扬尘等,它们分别来自于燃煤来自于工业,以及机动车的尾气还有施工扬尘,这属于直接排放。还有一类叫做二次反应产生的PM2.5,成分包括硫酸盐、硝酸盐、有机碳、铵盐等等,他们在阳光照射下,在特定的温度湿度环境下,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气态污染物发生光化学反应转化生成细颗粒物,而且这是PM2.5的主要来源。

责任编辑:姜波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