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习近平同志在《说明》中指出,党从十四大以来对政府与市场关系一直在根据实践拓展和认识深化寻找新的科学定位,其内容就是坚持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政府与在资源配置上起决定性作用的市场这两个方面的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职能的厘清问题。从深层理论上说,马克思关于市场经济一般与它所依附的特定的社会生产方式的关系,是认识这一问题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市场经济不是能够独立存在经济制度,它总是隶属于特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为实现该生产方式的生产目的服务。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的根本目的不是价值一般,而是剩余价值,价值规律为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服务,在这里市场交换不能按商品的价值交换,必须遵循利润率平均化规律按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决定的生产价格交换。所以马克思严厉批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把资本主义经济等同于一般市场经济的辩护论观点,指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商品交换关系只是"属于流通过程的一种表面现象飞是"质的形式化",是"资本关系的假象"。
根据马克思的上述理论,在社会主义制度中,市场经济同样也只能是从属于社会主义根本制度、为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服务的。市场经济这种从属地位从世界上出现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开始,直到今天我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都是自觉不自觉地依据这一理论行事的。在苏联,斯大林总结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中的商品关系不是社会主义本质关系,这里的产品只是采取了商品的"外壳",它只是被社会主义政府利用来发展生产推动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法。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毛泽东同样支持商品关系是"工具"的观点,并指出,"现在利用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法则,作为有用的工具,为社会主义服务"。邓小平在提出社会主义可以实行市场经济这一创见时,更进一步确定市场经济只是"手段”、"方法",指出搞市场经济,"这是社会主义利用这种方法来发展社会生产力。把这当做方法,不会影响整个社会主义"。这一观点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制定具体措施的根本指导思想。此后党中央在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在贯彻这一指导思想过程中取得不断发展。这表现在在市场经济知识社会主义利用来发展生产力"方法"的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党和政府"驾驭"市场的观点。胡锦涛同志在2004年12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谈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时讲"全党同志深化了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增长了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领。"这次在党的十八大上,习近平同志在《说明》中指出,"我们对市场规律的认识和驾驭能力不断提高"。他在最近政治局集体学习会上再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学会正确运用‘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成为善于驾驭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行家里手"。
"驾驭论"是一个浅显明白的比喻说法。市场有如野马,它有极强的奔跑能力,在无人驾驭的时候,它为寻找水草盲目奔驰。当骑手发现了它,驯服和驾驭它,利用它的奔跑能力为自己服务,为自己所要达到的方向目标驰骋。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作用就相当于马的奔跑能力,政府则是驾驭马匹的骑手。对骑手来说,重要的是深谙和顺应马的习性,摸透马的脾气,熟练掌握缰绳、鞭子等工具的运用,不断提高自己的驾驭能力。骑手与马的关系浅显但深刻地表明了社会主义制度下党和政府与市场相互关系的基本样式,也是二者结合的实质和内容。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二者作用的科学定位。理解这一点是处理好社会主义制度中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关键所在。这一浅显的比喻,可以明白地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党和政府与市场在经济发展中职能的基本定位。党和政府作为驾驭者,最主要的作用和职能是确定奔跑的方向、目标,以及为保证这一目标实现所必须的资源在各领域和地区的配置,另外,还要选择恰当的途径和控制适当的奔跑速度。所说的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些职能应当是最基本、最重要的。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