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钧:澄清对市场“决定性作用”的误解(8)

胡钧:澄清对市场“决定性作用”的误解(8)

今年的经济发展形势可以更好地说明这一问题。30多年的改革实践一再表明,改革需要有适当的社会环境,需要在经济稳定合理增长的条件下持续有效地推进,才会成为发展的动力。如果一项改革举措不能最终落到经济的增长上,其合理性将难以令人信服,改革也会遇到阻力。

最近外国有人说,中国政府曾承诺让市场力量在经济中发挥更具决定性作用,而当前的环境从某种程度上成为检验中央政府这一承诺的试金石。今年前两个月,我国宏观数据和行业数据出现了下滑。2014年一二月份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率为5年来最低,有几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全国小型微型企业的46.84%反映市场需求不足,产品销售困难。新公布的3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结束三连降,较上月小有回升,但总趋势未能得到根本改善。这期间虽然经济结构有了改善,但不能忽视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强、实体企业经营压力很大的现实。处于这种宏观境遇下,强调激发微观主体市场活力难以立见成效。现实要求必须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重大作用。

李克强总理近日在部分省市经济形势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在这种情况下,"既要保持定力,又要主动作为"。政府必须加强调控,出台有力措施稳定增长,防止出现大起大落。经济运行不可能都是一马平川,出现一定波动是必然的、难免的,走路总是两条腿一前一后。关键在于发挥政府对经济的及时的预调、微调,防止过度波动。这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所在。

今年4月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针对当前的经济形势提出一系列政策措施体现出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思路。通过更大规模棚改缓和房地产投资大幅回落趋势,加快铁路尤其是中西部铁路建设,扩大有效投资,其中国家投资近80%投向中西部地区,确保铁路投资稳定增长和铁路建设加快推进。加快铁路建设是重中之重,进一步优化"十二五"规划目标,加大规划实施力度。这一切表明,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潜在风险不仅可以有效防范,一旦显现,依靠政府的及时有力的宏观调控完全有能力加以化解。应当避免的是排斥中央政府在资源配置上发挥重大作用思想的干扰。

习近平在今年元旦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切实把思维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指出"要处理好活力和有序的关系,社会发展需要充满活力,但这种活力又必须是有序活动的。死水一潭不行,暗流汹涌也不行。"通过不断改革创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和增强活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比资本主义制度更有效率,更能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更能在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体现出来。"我们应当依据这一指导思想实事求是地研究怎样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