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揭短”更要“补短”

既要“揭短”更要“补短”

摘要:一些单位和个人之所以出现“勇于揭短却不补短”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功利思想作怪,领导鼓励“揭短”,他们就把自我揭短当做“争彩头”的秘密武器,实际上内心里却对自身的缺点和错误缺乏深刻认识,不把短处当问题,有的甚至错把缺点当个性,更没有纠正问题的决心和恒心,会议上即使有了想改的念头,也只是“三分钟热度”。实践证明,“揭短”不“补短”,不但无益于工作,还无形中暴露了“丑事”,有损形象。

当前,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一些单位党组织召开了专题生活会,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与会人员自揭或互揭工作中的短处,自我剖析,中肯评价。无论是自己“亮”出来的,还是别人“指”出来的,无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无疑都能够使人们看到工作中的不足,知道短在何处,对于克服缺点、改进工作大有裨益。如此开诚布公地“揭短”很有必要、很有效果。但与此同时,我们还应看到,“揭短”只是发现了问题,更重要的在于如何有针对性地克服不足,及时有效地拿出办法和措施来“补短”,而不能言行不一,说和做“两张皮”。

一些单位和个人之所以出现“勇于揭短却不补短”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功利思想作怪,领导鼓励“揭短”,他们就把自我揭短当做“争彩头”的秘密武器,实际上内心里却对自身的缺点和错误缺乏深刻认识,不把短处当问题,有的甚至错把缺点当个性,更没有纠正问题的决心和恒心,会议上即使有了想改的念头,也只是“三分钟热度”。实践证明,“揭短”不“补短”,不但无益于工作,还无形中暴露了“丑事”,有损形象。

衡量一项活动有无成效,最终要看有没有真正解决问题。而要解决问题,不仅要敢于“揭短”,更要善于“补短”。“揭短”的最终目的是“补短”。如果对短处光“揭”不“补”、“一揭了之”,不及时改进,等于只查找问题而没有解决问题,必然导致“揭短”流于形式,以致问题总是问题、短处或许更短处,不利于改进自身的工作,也不利于事业的发展,这样的“揭短”就失去了意义。因此,每一名党员在认真“揭短”之后要及时“补短”,制定切实可行的“补短”计划,落实“补短”的具体措施,不断学习提高,尽快弥补不足,使自己的短处变成长处。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