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成果(3)

核心提示:习近平同志十八大以来的系列讲话可以说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成果,对我们当前的工作和今后的发展,都有重要而直接的指导意义。习近平同志和以他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面,无论在实践中还是理论上,都有自己的贡献。

十八大提出两个“一百年”,也是按照这个思路提出来的。近平同志进一步把这么一个政治性的问题,用老百姓都能接受的话语概括了出来,这就是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优秀儿女为之奋斗的“中国梦”。

(二)什么是“中国梦”,其内涵和要求是什么?这个问题尽管讲了很多,我感觉还是要全面地去解读,“中国梦”的内涵至少有这么五点。

第一,“中国梦”是我们这个民族内生的一种情感。换言之,“中国梦”尽管是习近平同志现在提出的,实际上,反映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民族复兴而不懈努力的梦想。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我们在挖掘史料的过程中,在上海图书馆里意外地找到了这样一则史料。1910年,原江苏省青浦县,现为上海市青浦区,有一位青年作家写了一部名为《新中国》的幻想小说。书中呈现出这样一段梦幻的场景:主人公带着新婚的妻子到黄浦江边游玩,看到浦江两岸帝国主义的“治外法权”被废除了,浦江上面架起了大铁桥,火车可以从浦西开到浦东。尤其高兴的是,看到浦江两岸正在举办“万国博览会”。正在高兴的时候,突然醒过来了,原来是一场梦。在最后,小说的主人公说了一句话:“这个梦想未尝不能实现。”恰恰是100年后的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如期举行了。

1932年11月,当时享有盛名的《东方杂志》,发了一则征文启示。征文两篇:一是你对未来国家的梦想是什么?二是你对个人未来的梦想是什么?1933年,《东方杂志》第一、二期刊载了应征的文章。柳亚子、巴金、矛盾等当年文坛上的大将都去应征了。柳亚子先生讲:“我梦想中国是一个没有帝国主义,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共产主义的大同世界。”其他应征者也表达了这样的思想。我看后,很受感动。1932年底到1933年初,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红军处在非常艰苦的反围剿中,革命处于低潮时期。可是,文坛上出现的是,希望未来中国是这么一个社会主义的共产主义的大同世界的声音。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受尽列强的欺凌,由此也引发了我们全民族要求复兴、振兴的强烈愿望。十八大报告将其概括为两个历史使命:一个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一个是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富裕。因此说,“中国梦”有两个组成部分:一个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之梦;一个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之梦。前一个梦想,从1840年到1949年,我们花了109年的时间实现了;后一个梦想,如果不犯错误,到2050年,即是21世纪中叶,我们能够基本实现现代化,又是一个100年。

第二,中国梦是造福国家、民族、人民的崇高追求。习近平同志用很明确的语言阐释了中国梦的原则,即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里面内在地包含了中国共产党人一种自觉的责任心,愿意为国家、民族、人民做出奉献的崇高担当,反映了共产党人宽广的胸襟。

民族,从纵向的角度讲,就是几千年来中华文明传承下来的中华儿女;从横向角度看,就是生活在世界各地的中华儿女。当年我离开中央党校领导岗位的时候,领导找我谈话,让我当中直机关侨联主席。在工作中,我接触到好多海外华人和归侨。从中体会到一点,那就是我们国家强大以后,不仅仅使全世界华人华侨的收入增加了,更重要的是,使他们获得了尊严。我们党把这个国家建设好了,造福于整个民族。可是,散播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是不是都认同我们党呢?也不尽然。但是,他们由衷地钦佩我们党。

前些天,我去台湾,在那里喝茶聊天时,聊到一个话题,为什么最后国民党败退台湾?很多人说,人心向背嘛。那么,这个人心向背,又是怎么来的呢?当然有政策、纲领方面的因素,我认为还有一个因素就是“胸襟”。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建立民国政府。然后,国民党部队就到湖南韶山冲要挖毛泽东同志的祖坟。毛家人知道消息之后,提前一天把这个祖坟平掉了,由此,将这个祖坟保留了下来。新中国成立,我们大军南下,毛主席党中央给华东野山军的中央指示是,保护好浙江奉化的蒋介石老家。一直到后来的小平同志,把奉化蒋家的一套照片转赠给蒋经国先生。蒋经国先生说:共产党的这份情,我领了。

第三,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归根到底是中国人民的梦。有人讲,美国梦是个人奋斗的梦;中国梦是集体奋斗的梦。我说:这个话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不全。我们所讲的“中国梦”是个人的梦和集体的梦相结合的。对此,习近平同志讲了两层意思。其一,什么叫人民的梦?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其二,只有每个人都为美好梦想而奋斗,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蓬勃力量。近平同志当总书记第一次和媒体讲话时,就讲到,人民的幸福就是我们的责任。然后讲,什么叫人民幸福?是要通过人民自己的奋斗去实现梦,通过我们的劳动和创造去实现幸福。所以说,“中国梦”的内涵是国家梦、民族梦,更重要的是每一个中国人民的梦。

第四,中国梦与世界人民的梦是相通的。“中国梦”不是开疆拓土的梦,不是称霸世界的梦。我们之所以说“中国梦”,是因为我们深知“落后要挨打”的道理。所以,我们要改变自己贫穷落后的面貌,要强盛起来,要走工业化、现代化的道路。我们这个民族是受过磨难的民族,我们深深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习近平同志到哪里,都反复讲这个道理,“中国梦”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是和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的梦相通的。

第五,中国梦是我们今天面临的紧迫而又繁重的任务。因为它和整个民族复兴的大业连在一起,尤其和我们今天面临的“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使命联系在一起。第一个一百年是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毛主席当年就说“三十年,弹指一挥间”。2020年这件事,可不是小事。中央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三个党代会对2020年的目标都有要求。你看,文化体制改革2020年,和谐社会建设2020年,教育改革纲要2020年,科技规划纲要2020年,人才纲要2020年,新型城镇化道路2020年,社会福利均等化2020年。如果把所有的2020年文件捋一捋,就知道我们肩膀的担子有多重,责任有多重。所以说,这个时候我们讲“中国梦”就是不要简单化、概念化、庸俗化,要实实在在地把“中国梦”同要做的事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三)怎样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国梦的辩证逻辑是什么?

讲理想,讲目标的时候,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给了一个美好的蓝图,但不实干。近平同志第一次讲“中国梦”,就提出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十八大期间,近平同志下去讨论,说过一段话。他说:我们向人民群众描绘美好的蓝图,展望发展前景,是为了增强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心,这是必要的。但是,千万不能给人民群众一个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一旦把群众胃口吊高了而又做不到,就会有更大的不满、更多的民怨。因此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创造、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劳动和创造赢得幸福,幸福不是谁恩赐给你的。

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习近平同志的改革思想很多,而且很有特色。归纳起来看,有六大特点。

(一)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二中全会和中央党校的讲话上都讲了,中央要突出抓好几项工作:一是高举旗帜;二是理论武装;三是全面小康;四是民生;五是党建;六是改革开放。最后一个不是党的建设,而是讲改革开放。十八大结束不到一个月,习近平同志就南下到了深圳、珠海、佛山、广州。他在深圳的讲话,让我非常受启发。当时,我们正在宣讲十八大报告,宣讲的重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同志在深圳讲,十八大报告是改革的宣言书、动员令。所以,后来我们的宣讲重点就调整到改革上面来了。习近平同志十八届三中全会讲的一些观点,在深圳都讲了。他从广东回来后,就组织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学习改革开放的历史。讲到为什么学历史?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只有把改革的历史必然性、规律性搞清楚了,才能增强我们的自信心。

为什么习近平同志这么有章有法地来推进改革呢?因为他深深意识到,这一轮改革既是对过去35年改革成果的继承,也是在啃过去35年留下的需要我们去攻坚的硬骨头。所以,他称之为“攻坚期、深水区”的改革,用“啃硬骨头”来实现我们的改革。这些话既是新一轮改革的背景,也是新一轮改革的特点。

我们今天改革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传统观念的束缚。我们从改革开放开始就解放思想,有些东西解决了,有些问题又产生了。有老问题,有新问题,有新的形势出现的老问题。二是体制机制的构建。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我们破了不少,但是,有些还没有破掉。所以叫“壮士断腕,破釜沉舟。”三是利益固化的藩篱。利益藩篱就是说还是能松动的,还是可以去破掉的。其中有改革开放中形成的老的利益藩篱,还有些是新的利益藩篱。

(二)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文件名用了“全面深化改革”这六个字,反映了改革的综合性、全面性的特点。习近平同志讲:“改革重点是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而每项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协同配合。”还有一句话,说:“改革开放是个系统工程,毕竟是全面改革,所以要各项改革协同配合推进。”

习近平同志讲的“全面改革”不是线性的,而是各项改革协同推进。因此,他强调改革要注重三性,即: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在系统推进的改革里面,重点是经济改革。习近平同志讲,我们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心工作是经济建设,改革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但是,这次的改革又不同于以往的经济改革,要用经济改革牵引其他改革,又用其他改革配合经济体制改革。它是一项系统工程。   

(三)“摸着石头过河”与“加强顶层设计”的辩证改革哲学思维。这是近平同志提出的改革方法论问题。其实,“摸着石头过河”是当年陈云同志提出来的,小平同志采纳了陈云同志的意见。前几年,中央提出来,要加强顶层设计。有些同志发了好多文章,开始否定“摸着石头过河”。习近平同志对这个问题很重视,他讨论过这个问题。他讲,“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从实践中获得真知。然后讲,这要和“加强顶层设计”紧密联系起来。他说,推进局部性的、阶段性的改革,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全面改革、阶段改革的基础上来谋划。

上海、广东、浙江这些改革前沿,过去的政策都用的差不多了,结构要调整了,周期性的经济问题发生了,这时候要找出路,现在搞自贸区。中央在审议这个方案的时候,加了两个字“试验”,比如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习近平同志去上海一次又一次地指导,要搞出一套可以复制、可以推广的东西。这就是“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的一个典型案例。

(四)按照中国改革的内在规律领导改革。什么是改革规律?习近平同志在湖北调研的时候,提了五个关系,即: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与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他从这些关系研究中来把握改革规律。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