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有境外政治背景的非政府组织对华渗透(12)

警惕有境外政治背景的非政府组织对华渗透(12)

此外,为配合对苏思想战,美国中央情报局秘密建立了以研究苏联问题为核心的非政府组织性质的智库。这些智库利用各种渠道,配合或直接参与搜集情报工作,或帮助美国特种机构筛选出有利用价值的特定人群,或给苏联反对派组织提供情报,帮助其采取具体行动以削弱苏联政权。1990年年初,美国中央情报局制定了一个与苏联、东欧“学术交流”的计划,该局的人员以“教授”、“学者”的身份到苏联、东欧去,与有关部门进行“直接接触”,建立双边的“学术联系”,使美国对苏联、东欧的“情报分析工作更加准确可靠”。中情局还通过挂名组织和基金会对原苏联和东欧国家进行文化渗透。福特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卡普兰基金会、时代公司、国际笔会、大都会歌剧团和现代艺术博物馆、哈泼-罗公司、美国知识协会理事会和美国现代语协会等都是其协作伙伴。这些组织帮助苏联境内的持不同政见者办刊物,出版著作,聘请他们出国讲学,授予他们各种奖金,准许他们政治避难等。而这些人在苏联改革和苏联解体后的经济改革中,都发挥了非常巨大的影响和作用。1969年,苏联著名持不同政见者索尔仁尼琴,在被苏联作协开除后的第二年,被西方授予诺贝尔和平奖。1976年,另一名著名的持不同政见者、后来在苏联演变期间深得西方赏识的安德烈?萨哈罗夫,也被西方授予诺贝尔和平奖。

(四)积极资助出版宣传西方价值观的书刊和报纸。西方一些政治家认为,要搞乱共产党国家人们的思想,就要贬低他们所信奉的理论体系,而要贬低这些理论,就要搞臭创立和坚持这些理论体系的那些领袖们,第一是毛泽东,第二是斯大林,第三是……为达到此目的,美国中央情报局慷慨资助有关研究机构,设计了一个专门打掉苏联人长期以来在实践中形成的对列宁其中包括斯大林情结的“哈佛方案”,使反对列宁和斯大林的作品充斥报刊、广播、电视和电影等。美国的传统基金会、企业研究所、威尔逊研究中心、卡特中心、尼克松中心等思想库,积极在原苏联地区推销政治主张,他们否定苏共的革命历史,把苏联、东欧国家存在的社会问题无限夸大,煽动人民的不满,并把这种不满指向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他们通过召开各种学术研讨会议和有关国际性会议,给那些崇拜西方民主和自由的学者各种荣誉和奖金,抬高他们在国内外的名声和地位。有的非政府组织直接资助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科学研究机关,促使他们承担有利于传播西方民主、自由和人权的科研课题,有的通过互访和讲学,宣扬西方民主制度创始人的功绩和进步性,“抨击共产党领袖的专断和残暴”,以达到丑化共产党领袖的目的。他们还别有用心地称赞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支持其削弱、取消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乘机宣扬西方所谓的“美好生活”和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美国的非政府组织还编写了许多反苏的材料,偷运进苏联境内后在一些团体中散发,向他们宣传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希望能用这样的方式培养苏联的“第五纵队”。美国希望,当苏联社会出现动荡的时候,这些地下组织就开始公开活动,利用群众集会和游行或者更激进的手段来推翻现政权。此外,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政府及其非政府组织,通过资助、推荐等方式,使西方的政治哲学、社会学说大量地渗透到社会主义国家,以便动摇人们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认为未来的社会是信息社会,而不是共产主义社会,还说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是在没有电灯的时代幻想出来的,而他们的信息社会是用电子计算机算出来的。其最终目的是从根本上动摇人们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从根本上否定共产党领导的必要性。

责任编辑:刘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