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有境外政治背景的非政府组织对华渗透(9)

警惕有境外政治背景的非政府组织对华渗透(9)

尼克松政府时期,美国和西方国家利用一度出现的缓和局势,大力对东欧国家进行思想渗透,宣扬自由、民主、人权等西方价值观,期待有朝一日“开出变革之花”。在这种背景下,国际人道主义救援非政府组织和自由之家等人权非政府组织,在保持其非政府组织代表的法律地位的同时,积极在苏联和东欧地区输出西方价值观,充当美国战略利益的维护者。过去比较超然的基金会组织在“仇共”意识形态的氛围下,也自觉配合政府在世界上大量进行文化资本输出,成为“文化冷战”的主要参与者。

卡特政府时期,积极奉行“人权外交”,将人权与挤压苏联和共产主义势力联系在一起,加强了与国际非政府组织的联系。1977年卡特接见索尔仁尼琴及刚刚获准赴美的布科夫斯基,并致信萨哈罗夫,声称“人权问题是美国政府主要关心的问题”,以示对苏联国内反对派的支持。这一时期,人权观察等非政府组织把监督原苏联东欧地区国家遵守《赫尔辛基宣言》中有关人权的条款,推动原苏联东欧集团演变和解体作为该组织的“任务”之一。这一时期,自由之家成为波兰团结工会的主要资助者之一。

里根政府时期,强调美国的人权外交必须关注苏联违反人权的事例,叫嚣“要把马克思主义抛进历史的垃圾堆”,呼吁“美国要举国一致(包括政府和私人)致力于援助民主事业的发展”,要通过“思想和信息的传播”来影响东欧和苏联人民,要帮助这些国家的“民主力量”建立起“独立的工会、教会、政党、报刊和司法机构”,并通过培植这些“民主的基础结构”最终使苏联东欧实现西方模式的民主化。1982年5月20日,里根签署了《美国国家安全战略》(NSDD32),授权采取隐蔽行动和其他手段支持该地区的反苏组织,如秘密资助游行示威、集会、各种会议、出版印刷宣传品、制作电视节目、展览以及诸如此类吸引人们注意苏联非法行为的活动。在政府的号召与鼓励下,美国的一些非政府组织开始了“援助”波兰的活动。这些团体包括美国援外合作社、教会对外服务团、美国波裔人联合会、科希秋什科基金会等。这些组织和团体在促进美国与原苏联和东欧国家文化交流方面起了比政府更直接的作用。1984年成立的美国民主基金会,将支持、培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不同政见者同击退与推翻苏联支持的独裁政权的政治军事目标结合起来。美国劳联-产联、“全国民主基金会”等美国非政府组织同波兰的“团结工会”建立了“紧密的工作关系”,并给予大量资助。这一时期,以帮助社会主义国家转型为宗旨的索罗斯基金会迅速遍布欧洲东部。

布什政府时期,美国教师联盟及一些欧美工会组织、国际律师协会等非政府组织纷纷派人前去活动,为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推波助澜。

总之,在和平演变政策实施过程中,西方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目标一致,相互协调,相互借重,团结协作,在各自的领域齐头并进。

责任编辑:刘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