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政策比较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2)

文化政策比较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2)

政策制定机制和政策评估是重点

蒯大申(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针对北京、上海、香港、台北四城文化政策的比较研究,应着重研究什么,我认为大致有以下几种研究思路:一是侧重各城文化政策内容的研究。可以广泛搜集四城文化政策文本,研究其出台宏观背景,分析四座城市各自用什么样的文化政策来达致什么样的政策目标以及政策针对的问题,以此看出各城在城市文化发展过程中都遇到的难题,解决的思路及采取的政策措施;二是开展从政策研究、制订到执行、评估的全过程研究,分析其政策目标、内容和过程,这样既可以看到政策本身的样貌,还可以看到政策背后的基本文化理念、价值观,以及文化政策与政治结构、政治动员方式、社会结构的关系;三是着重研究各城制订文化政策的方法、途径,即文化政策的制订机制和过程。也就是说,主要不是去看人家打了什么鱼,而是着重研究人家打渔的方法。制订文化政策采用的机制、遵从的程序,同样可以清晰地反映出各自的文化理念、基本价值观和各自在政治体制、社会结构和文化体制上的差异。

研究“他山之石”,目的还是要“攻”自家的“玉”。对于北京、上海目前面临的问题,我认为政策制订机制和政策评估也许是目前首先值得研究的两个问题。

毫无疑问,政策制订的机制是否科学、合理、完善,直接影响政策制订的质量。在公共文化政策制订方面,我们有的城市更重视政策制订的法理性和公共性以及民意的表达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比如通过加强信息公开、政务公开和建设电子政务,提高公共政策的透明度;或通过公众联合提出提案的方式让公众直接参与公共政策制订等等。公共利益是一切公共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公共政策都会涉及公共资源的分配和使用,所以维护和保障社会公平公正,是公共政策的首要价值目标。因此,公共政策的制订过程应该成为公共选择的过程。

在文化产业政策制订方面,近年来北京、上海等城市出台了许多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其中不少发挥了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一些产业结构政策和组织政策并没有实现预定目标;有些政策对企业、对微观经济进行直接行政干预,一方面妨碍了市场机制发挥应有作用,另一方面也阻碍了文化领域真正的市场主体的形成。这种情况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文化产业政策制订机制方面的不合理、不完善所致,比如在政策制订过程中,较少听取基层呼声、企业诉求,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诉求,较少考虑更多地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四城文化政策制订机制和制订过程的比较研究中加以关注,并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

政策评估是指对一项政策的各个方面所进行的评价,包括对政策方案、执行和结果的评估,是整个政策过程的关键环节。我们现在许多地方往往重政策制订,轻政策评估,这一方面容易因为评估缺位而削弱政策执行的力度,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政策反馈也会导致政策制订的质量难以提高。因此,系统地、深入地研究总结京沪港台四城在政策评估方面的成败得失,有利于我们提高整个政策过程的质量。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