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要根据城市规划和城市功能,合理确定城市规模和开发边界,调整优化用地结构,完善地上地下市政公用设施,扩大城市绿化面积和公共活动空间,适当提高建成区人口密度,不断增强县城人口、交通、环境等综合承载力。
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城镇化管理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重点是提高城镇化质量,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就必然要求进行多方面的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
改革投融资体制。一方面要整合政府城市建设资源,设立县城建设资金统一归口的经营平台,提高投融资能力和资金使用效益;另一方面要降低民间资本进入门槛,推行基础设施建设和使用的社会化、市场化,除采取BOT、TOT、ABS等国际通行方式外,还可探索“政府+土地+金融+开发”的合作模式,多渠道、多元化吸纳和筹措城镇维护建设资金,实现投入产出和再投入再产出的良性循环。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抓紧制定出台我省户籍制度改革的配套文件,推进城镇医疗、养老保险制度与“新农合”、“新农保”接续政策的落实,探索建立新型社区服务管理体制,积极探索按常住人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机制和政策,引导鼓励有条件的流动人口在县城落户。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取消对农民进城务工经商、谋职就业等限制性政策,为其提供完善的社会保障。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就地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将符合条件的农民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改革各项社会保险分散管理的体制,实行统一管理和异地转续制度,方便农民工就近就医。
提高城镇化管理水平。建立和完善“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在推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基础上,管理方式由分权执法向联合执法转变、由突击治理向长效治理转变、由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完善社区管理体制,加强生活、卫生、文化等配套设施建设,设立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推进数字城市、智能城市建设,实行信息化、精细化、网格化管理。开展园林城市、低碳城市、节水城市等创建,将生态文明建设贯穿城镇化全过程。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