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权力规范运行的关键是正当价值体系的构建(6)

司法权力规范运行的关键是正当价值体系的构建(6)

六、结语

我国司法权力运行中固有的行政化弊端已被审视多年,相应改进建议也提了很多,但实践中的司法制度变化却不多,司法权力运行的规范性逐年走低,司法公信力日趋下降。究其原因,皆在于法律至上的独立审判观念未曾真正树立,行政化思维仍是司法权力运行的主导观念。请示汇报、司法审批、审判委员会决定、政法委协调办案等制度,都摆脱不了行政化思维的主导,这些制度消弱了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观念在司法权力运行中的作用,弱化了法官在司法审判中的独立主体价值,使其难以积极、中立的姿态公平裁判案件,从而导致为数众多的冤假错案的发生。与其在因果链的末端亡羊补牢,通过冤假错案的平反来提升司法公信力,不如在制度的源头去除影响司法权力规范运行的行政化观念障碍,认真践行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目标,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的过程中,构建法律至上、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的正当司法价值。与此同时,必须强化提升法官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的法治意识,才能真正改善目前司法权力运行不规范的局面,有效提升司法公信力。

[①] 参见沈德咏:《我们应当如何防范冤假错案》,载《人民法院报》2013年5月6日第02版。

[②] 最高人民法院每年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交的工作报告都会涉及法院系统干警违法违纪数据的统计,从近十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全国法院违法违纪的数量总体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法官知法犯法的现象有增无减。2003年全国法院违法违纪人数846人,2004年579人,2005年444人,2006年401人,2007年208人,2008年817人,2009年795人,2010年783人,2011年519人,2012年1548人,2013年381人。参见各年度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③] 参见刘练军:《如何控制法官》,载《东方法学》2012年第4期。

[④] 参见梁剑兵:《司法改革已经到了危机关头——兼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究竟在哪里?》,访问日期:2013-6-11。

[⑤] 刘炳君:《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的法治化研究》,载《法学论坛》2011年第1期。

[⑥] 刘金川:《人大试水监督涉法涉诉典型信访案》,载《公民导刊》2010年第2期。

[⑦] 参见夏勇等:《中国当代宪政与人权热点》,昆仑出版社2001年版,第253页。

[⑧] 张卫平:《论我国法院体制的非行政化——法院体制改革的一种基本思路》,载《法商研究》2000年第3期。

[⑨] 参见张卫平:《论我国法院体制的非行政化——法院体制改革的一种基本思路》,载《法商研究》2000年第3期。

[⑩] 参见贺日开:《司法改革:从权力走向权威——兼谈对司法本质的认识》,载《法学》1999年第7期。

[11] 参见崔敏:《论司法权力的合理配置》,载《公安学刊》2000年第3期。

[12] 参见王申:《科层行政化管理下的司法独立》,载《法学》2012年第11期。

[13] 参见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课题组:《合议庭职责和院庭长裁判文书签发权限制度的完善》,载《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14] 参见刘练军:《如何控制法官》,载《东方法学》2012年第4期。

[15]《社评:官员价值体系亏空,钱房就来填补》,载《环球时报》2013年2月5日第15版。

[16] 参见梁剑兵:《司法改革已经到了危机关头——兼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究竟在哪里?》,访问日期:2013-6-11。

[17] 陈昆扬、蔡鸿铭:《治理司法腐败应加强对司法权力的制约与监督》,载《福建法学》2008年第2期。

[18] 参见谢鹏程:《克服司法权运行的机制障碍》,载《学习时报》2013年6月10日05版。

[19] 参见吴情树:《法治是一个良性的庞大信任系统》,

[20] 参见毛立新:《“功大于过”有违司法伦理》,载《法制晚报》2013年5月6日第A03版。

[21] 《社评:官员价值体系亏空,钱房就来填补》,载《环球时报》2013年2月5日第15版。

[22] 参见毛立新:《“功大于过”有违司法伦理》,载《法制晚报》2013年5月6日第A03版。

[23] 刘练军:《司法要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348页。

[24] 高子程:《确立唯法是从的理念和品德》,载《人民法院报》2013年5月6日第07版。

[25] 沉静如水:《司法的定力是遏制错案的根本》。

[26] 谢鹏程:《克服司法权运行的机制障碍》,载《学习时报》2013年6月10日第05版。

[27] 昃晶雯:《基层法官司法知识结构成因分析及价值重构——以司法能力为视角》,载《山东审判》2009年第3期。

[28] 青葙小子:《公平正义从治人开始》

[29] 参见昃晶雯:《“社会问题司法化”背景下的司法价值选择及路径探索》,载《山东审判》2011年第1期。

[30] 《社评:官员价值体系亏空,钱房就来填补》,载《环球时报》2013年2月5日第15版。

[31] 参见龙宗智:《重建民众对司法的信任感:当前司法的难题及应对》,载《南方周末》2010 年 7 月 15 日第F 31版。

[32] 参见贾宇:《打造司法公信力的两大基石》,载《人民法院报》2013年5月6日第05版。

[33] 参见徐显明:《确立司法公信力的四个根据》,载《人民法院报》2013年5月6日第05版。

本文原发于《法学》2014年第4期。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