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鞍钢:邓小平时代——中国改革开放(2)

胡鞍钢:邓小平时代——中国改革开放(2)

二、为什么是邓小平决定了对外开放

邓小平与毛泽东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在西方生活和学习过,他更加了解西方,也比毛泽东更晓得中国与西方世界的发展差距,因而更加认同中国需要向西方学习,向西方开放。邓小平曾在年仅十六岁时就前往法国勤工俭学5年,并在此期间开始从事革命事业,后又于1926年前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年,既了解了西方,也了解了东方。邓小平在回忆1974年10月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与江青等关于“风庆轮事件”的争论时说:“闭关自守不行。我跟‘四人帮’(主要指江青)吵过架,才1万吨的船,吹什么牛,1920年我到法国留学时,[12]坐的就是5万吨的外国邮船。”[13]邓小平正是因为有这一切身经历,才成为中国的“对外开放之父”。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主要是后期),邓小平是唯一出访过美国和西欧的中国领导人。1974年4月他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在纽约出席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回国时途经巴黎,会见了法国总理,他比其他领导人对西方的现代化有更加深刻的感受。

1979年1月31日,美国总统卡特与邓小平副总理签署了科技合作协定和文化协定

1979年1月31日,美国总统卡特与邓小平签署了科技合作协定和文化协定

1978年5月30日,邓小平问对外贸易部部长李强、交通部部长叶飞等人:“为什么台湾、香港、南朝鲜、新加坡这些地区和国家可以做到的(指对外贸易增长那么快,贸易量那么大),(为什么)我们(指中国大陆)做不到?我们这样大的国家,只有这么一点点贸易量,不行,必须赶上。”[14]同日,他还对国务院政治研究室负责人胡乔木等提出同样的问题,谈话中首次提及亚洲“四小龙”。[15]对此,我把它称之为“邓小平问题”。邓小平力图对这一问题做出正确的回答。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坐在中国是回答不了这个问题的。为此,邓小平亲自出国访问,到东亚国家调查研究。1978年,邓小平先后4次出访8个国家。[16]10月,他在日本访问期间,日本的现代化成就使他感到十分震惊。他坦言:“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现代化。”不久之后他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是“准现代化”,即经济总量翻两番和小康目标,实际上修正了毛泽东、周恩来所宣布的到20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

11月,他在访问新加坡期间十分感慨地说:“五十六年前我去法国时途经新加坡,在此停留了两天。所有旧印象都没有了,一下飞机就看到一个崭新的新加坡,可以说给我一个很深的印象,你们取得了可喜的发展。你们的道路是对的,发展是快的。”[17]新加坡之行更加坚定了邓小平以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的决心。

1979年1月,邓小平作为中国领导人首次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在与美国总统卡特会见时应邀解释了中国“四个现代化”的战略:总统先生,您要我大致谈谈我们的战略。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需要长时间的(国际)和平环境。这就是邓小平提出的“大战略”,为中国改革开放、经济起飞创造了“天时”。

1979年2月3日,邓小平在美国休斯敦参观休斯工具公司的钻头

1979年2月3日,邓小平在美国休斯敦参观休斯工具公司的钻头

邓小平访美的另一个目的是了解美国人民,了解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建设的经验,学习一切对我们有利的东西。[18]他先后到华盛顿、亚特兰大、休斯顿和西雅图等城市参观了多家知名跨国公司、美国宇航博物馆、林登·约翰逊宇航中心、福特公司汽车装配线、波音公司747飞机装配线等,这些发达的现代化成就给他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使他更加感到中国必须对外开放,没有对外开放,中国要想迅速发展是不可想象的,要想追赶发达国家也是不可想象的。

这些独特的个人经历,使得邓小平比同时代的中国领导人思想更解放、视野更开阔,也更能够做出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他的世界眼光和对国内外形势的准确判断,使他推动制定了“正确的开放的对外政策”,[19]在正确的时刻选择了正确的道路、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打破长期以来中国与世隔绝、闭关自守的格局。

中国的开放首先是领导人的思想开放。只有走出去看一看,才能晓得世界的巨大变化;只有进行比较,才能够感受到国家间的激烈竞争。在邓小平亲自带动下,领导人纷纷出访。党中央主席华国锋先后访问了3个东欧国家和4个西欧国家,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先念访问了亚洲和非洲国家。到1980年1月,根据邓小平介绍,我们的副总理差不多都出去过,副委员长好多都出去过。这3年,特别是1979年,我们外事出访空前多,外国领导人员来访也几乎每月不断。[20]据不完全统计,从1977年7月1日至1981年6月30日3年间,除中央领导同志出访活动外,派出的部委办代表团达360次、科技教育经济贸易代表团达472次。几乎所有的领导人正是因为走了出去,才亲眼看到了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发展差距,更重要的是,对邓小平所提出的对外开放重大决策有了认同,进而形成了政治共识,开启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

邓小平时代不仅是中国经济大发展的时代,还是中国真正对外开放的时代。对外开放根本地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地影响了世界。中国的领导人终于抛弃了“文化大革命”式的“自我封闭”,带领中国这艘巨轮驶向世界大潮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21]

(此文完成于2014年8月5日,应观察者网之邀为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而作,杨竺松协助整理。)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