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鞍钢:邓小平时代——中国改革开放(3)

胡鞍钢:邓小平时代——中国改革开放(3)

注:

[1]美国《时代周刊》1979年第1期发表的《一个崭新中国的梦想者——邓小平向世界打开“中央之国”大门》一文谈到,“许多世纪以来,中国一直对外界一无所知。在历代封建王朝的更替过程中,中国人逐渐形成了一个观念,认为全世界都是在天的大一统之下,而他们自己则是‘天朝中的天之骄子’。中国历来故步自封。”见刘强伦、汪大理编著:《邓小平卓越智慧》,49页,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1。

[2]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一方面军主力开始长征。到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到达将台堡与先期抵达的红一方面军会师,长征结束。

[3]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摘要2014》,第178页,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4]Angus Maddison, 1995.Monitoring the World Economy 1820-1992, Paris: OECD。

[5]亨利·基辛格:《论中国》,中文版,210-212页,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6]当时最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一是中美、中苏之间会不会发生大战?二是苏美两国比较起来,谁对中国安全的威胁更大?三是对打开这种局面有什么新的设想?为此,毛泽东提议由陈毅挂帅,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参加,提出了国际问题报告(《对战争形势的初步估计》(1969年7月),《对当前局势的看法》(1969年9月)),陈毅等认为在中、美、苏“三大角”关系中,中苏矛盾大于中美矛盾,美苏矛盾大于中苏矛盾;在目前美、苏两国急于打“中国牌”的情况下,中国处于战略主动地位。见逄先知、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949-1976)》,1624-1625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7]胡绳等认为:“美国要尽快消除越南战争败局造成的影响并挽救它在世界上霸权地位的衰落,要对付苏联的挑战,需要改善同中国的关系。而中苏关系恶化的加剧又使这种设想具有现实的可能性。就中国方面来说,要着重对付苏联在北方边境集结重兵对我国安全所构成的直接和严重的威胁,要解决台湾问题以实现民族统一大业,要恢复和扩大国际交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也需要实现同美国的和解。”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496-497页,北京,中共党校出版社,1991。

[8]1971年4月,美国乒乓球队应毛泽东邀请访华,实现了中美关系的重大突破。

[9]钱其琛:《毛泽东在开创新中国外交和国际战略思想——1993年12月26日在毛泽东生平和思想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外交十记》,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

[10]钱其琛:《毛泽东在开创新中国外交和国际战略思想——1993年12月26日在毛泽东生平和思想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外交十记》,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

[11]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三卷,1072-1073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12]1920年10月19日邓小平抵达法国港口马赛,开始了五年零四个月的勤工俭学。当时邓小平只有16岁。但是西方世界的现代化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历史的记忆。

[13]邓小平:《视察上海时的谈话》(1991年1月28日~2月18日),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36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文汇报》和《解放日报》,1974年10月12日发表文章批判“孔孟”卖国主义路线。邓小平1977年12月曾回忆到,“20年代我出国就是坐的5万吨邮轮。风庆轮1万吨还没有过关就吹起来了。江青责问我,我就和她辩论。江青搞形而上学,什么都自己第一。”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245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1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318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15]邓小平讲:“现在东方有四个‘小老虎’:一个是韩国、一个是中国台湾、一个是香港、一个是新加坡。它们的经济发展很快,对外贸易增长很快。它们能都把经济发展那么快,我们难道就不能吗?我们的脑子里还都是些老东西,不会研究现在的问题,不从现在的实际出发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320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16]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三研究部:《中国改革开放20年史》,29页,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

[1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427~428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1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481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19]邓小平:《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1979年11月26日),见《邓小平文选》,第二卷,233-23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0]邓小平:《目前的形式和任务》(1978年1月16日),见《邓小平文选》,二版,第二卷,24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1]1983年9月,邓小平给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