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个基本问题(2)

摘要:新中国以后,以马克思主义为主体的核心价值得以确立,但相当长时间受到“左”的干扰;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核心价值观出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三者交织的局面。今天,我们党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提出和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此外,2013年12月30日在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的时候,习总书记强调,要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重点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就是要建设一个具有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文明大国;一个拥有人类美丽生活的东方大国;一个引领时代发展的负责任大国;一个具有昂然向上风貌的社会主义大国。

(二)建设一个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的社会。

自由社会。从法律上讲,自由就是有权做任何不损害他人利益的事情;从政治上讲,自由意味着不受他人的束缚、强暴、奴役;从经济上讲,自由就是人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社会财富,并且享有这种财富。还可以从文化等其他角度去理解。但是,不管怎么样,首先要实现宪法赋予我们的自由。

平等社会。社会主义平等跟资本主义平等是有区别的。资本主义的平等一般强调的都是机会平等,或说是机会均等。社会主义的平等应该是形式平等和事实平等的统一,也就是机会平等和结果平等的统一。换言之,我们讲的平等社会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大家共同发展;另一方面,对于没有拿到机会的人,还要照顾到他们一些事实上、结果上的平等。因此,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反对特权思想、特权作风,推进公民社会身份的相对平等化,消除社会鸿沟,打破社会流动的堰塞湖。

公正社会。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一方面要借鉴和改进资本主义的形式公正,也就是程序公平;同时,又增添了资本主义所没有的,具有丰富内容的事实公正。最早的社会主义者就是用正义来批评资本主义的不正义的。1516年,第一个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出版的《乌托邦》,主要基于正义,来分析资本主义的不正义。马克思把公平正义的思想拿过来以后,变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并且将其归结为消灭阶级、消灭剥削,赋予了科学的内涵。习总书记在2014年5月4日的北大演讲中,列举了二十句优秀的传统文化。最后一句讲到“不患寡而患不均”,说的就是我国传统文化对“公正”问题的认识。

公正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价值追求,是社会主义生机勃勃的价值源泉。建设公正社会就要让正义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首要价值。就是说,无论从法律建设,还是制度建设上,一定要体现出公平正义。

法治社会。犯法之人,必然受到法律制裁;守法之人,必然受到法律保护。任何人无权行私情,不能用家法代表国法。人人都按照法律的要求去行事,要把法律变成一种信仰,逐渐内化于心。正如西方人所讲,没有信仰的支持,法律体系毫无意义。

现在,中央提出来建设法治中国,而且法治中国是一体化建设,对于怎么培育法治社会、建设法治政府、建设法治国家,中央很快会有很多新的举措提出来。这有助于我们建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法治社会。

(三)培育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

爱国的公民。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刻的感情。美国总统肯尼迪讲到,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而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什么。在美国国家庆典的时候,人人都要背诵,“我爱这个国家,保卫这个国家”的誓词;俄罗斯每五年就要专门颁布《爱国主义教育国家纲要》,引导人们坚定热爱祖国,建设国家的决心、信心;法国的中小学就开始了爱国主义的课程,法国作家都德的歌颂爱国主义精神 的《最后一课》,更是成为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篇章。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