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作为社会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

摘要:我们原来谈价值观建设,很多方面的宣传没有达到我们的初衷,原因之一就在于我们总是去说一些和老百姓生活没什么关系或者关系并不紧密的概念、口号、标语、愿望,调子定得很高,没有人跟着唱上去。没有人能听下去。所以,揭示价值观和世俗生活的关系极为重要。

(三)价值信仰系统对于中华民族具有独特的重要性。20世纪40年代中期,学贯中西的冯友兰先生在西南联大纪念碑上写的碑文里,有一段话:我国家以世界之古国,居东亚之天府,本应绍汉唐之遗烈,做并世之先进,将来建国完成,必于世界历史居独特之地位。并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唯我国亘古亘今,亦新亦旧,斯所谓“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既是一个最古老的国家,又是有最新前途和命运的国家。这样一来我们就知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一个没有历史的国家凭空用理论推导出来,我们的文化是有五千年生命的。习总书记强调,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讲清楚五千年的文明给我们留下的东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不只是一个宣传口号。

(四)价值信仰系统的重建是我国话语体系创新的前提。习总书记说,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话语权是一种什么权?法兰克福学派认为,执政党可以运用两套国家机器,一套是公、检、法、军队、警察等可以看见的国家机器;另外一套就是话语体系。

一个政权的瓦解从思想领域开始,被人西化、分化,这固然是危险的,但僵化、固化、苍白化、板结化,也是危险的,甚至有时候更危险。那么,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有一套新的话语系统,以一种正确的语调、语态、语法去说正确的道理。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你是在以一种真诚的态度说出人文的真理,人家服你,你才有真正的话语权。

罗马有句谚语说:“那统辖思想的,比统辖城池的更有力量。”能统辖思想的是什么?是价值观。新制度经济学派鼻祖科斯对我国改革开放提出过十大忠告,其中说到,中国经济面临着一个严重的缺陷,即缺乏思想市场。其实人类的经济不是动物的那种觅食活动,人类的经济背后必然有伦理,伦理当中必然有文化、道德、精神价值。英国政治理论家伯纳德·鲍桑葵认为,所谓制度就是观念,就是一种构成文化精神的要素。因此,政策制度的灵魂是价值观。一种制度,如果支撑它的价值观没有调整过来,那么,这种价值观像一种遗传基因,会找来新的物质重新组装、复辟。所以,要巩固改革的成果就必须有相应价值观的建构。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回答的几个问题

真正的共产党人,他的先进性体现在面对真实的问题敢于探索,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什么是先锋队?就是从中国人民这支大队伍里面挑选出来的、身强力壮的、头脑清醒的敢死队、先遣队。我们作为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这个重大问题上,也必须体现探险队、敢死队的精神。如果把一些真实的、重大的问题绕开,那就是对党、对国家、对民族不负责任。正是本着这种认识,我们来看一些真实的问题。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究竟是什么关系?我国在2006年初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本意也是意识到价值观重建的重要性,也是想要提出一个人人可以“享用”的价值观。可是,当时没有表达好,用的全是意识形态的概念: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可是,我们清醒地知道,意识形态不可能成为全民的最大公约数。于是,十八大报告提出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以意识形态的方式去谈,而是以习总书记所说的13.5亿人都能使用和消费的最大公约数来展现。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性意义是什么?如果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是作为一件说起来很热闹,想起来却不知所云的工作,只是人云亦云,一阵风过去的事,热闹之后,便什么都没有了。根据习总书记的讲话,我们可以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为中华文明的复兴事业“先立乎其大者”,就是找到那个最重要的东西。孟子讲,凡事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也就是毛主席经常说的“纲举目张”。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为170多年来一直在追求文明转型复兴的国家、民族、社会、公民立魂、筑魂,是这么一件事情,所以要认真对待。换一句话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是为全体公民提供能够照耀每一个人、温暖每一个人、慰藉每一个人、牵引每一个人的精神文化公共品。

(三)古今中外的核心价值观有什么样的共同特征?一是简单明了。二是人人都能懂,可没有人能全懂。价值观是和人们的生命相关联的,它不是一个物象世界的语词。比如说会计师、金融师、物理学家,都必须经过漫长的数学和其他学科的训练,方可成就。可是,“仁义礼智信”这种价值观需要吗?不需要,是人就应该懂的,通俗地讲叫天理良知,人人皆知。但是,又没有一个人能说清楚。它是仰望星空,说多远有多远的那个目标。三是人人心中有、人人心向往,没有人全做到。价值观是生长的,它是和人的生命、和文化血肉相连的,是没有边界的。四是不分贫富贵贱、政治派别、宗教信仰、人人都能使用和消费。我们要深刻地理解习总书记说的那个最大公约数,就是所有的人,包括信教的、不信教的、有神论、无神论的都能够遵循。

(四)我们为什么不能照搬西方的核心价值观,也不能沿用我国古代的核心价值观?比如说“仁义礼智信”,为什么两千多年一直在中国社会发挥作用?成为我国古代社会最大公约数?其植根的文化背景在于:血亲关系、家国同构、熟人社会、集体本位、责任本位。今天是这样吗?还是家国同构吗?还是血亲社会吗?今天任何一座城市里,多是来自不同地方的人在一起生活。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的核心价值观,其存在的文化背景是政教分离、世界性的市场经济、个人本位、权力本位。由于文化背景的古今差异与中西差异,我们不能照搬西方的,也不能沿用古人的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的表述非得要追求完满吗?答,世界真善美的价值是一个不可分离的家族,居住在同一座圣山的山顶上,您只要选择了其中的几种孜孜以求,最后见到的会是他的整个家族。但是你要天天坐而论道,在这里数他家族成员,你永远见不到任何人,甚至走错了路,山在南面,您走到北面去了,南辕北辙,永远见不到真正的价值。

我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据宣讲家网站报告录音整理

责任编辑:刘斌)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