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货币流通与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

新疆:货币流通与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

摘要:新疆是连接中亚、南亚和西亚必经之地,理应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货币兑换、结算、投资、融资的货币流通集散地和次区域金融中心,成为连接我国东部金融城市和欧洲金融中心的枢纽,承担起推动人民币区域化与国际化的战略重任。

围绕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习近平主席提出了路线图——加强“五通”建设,即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其中货币流通,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内各国在经常项下和资本项下实现本币兑换和结算,加强各国间货币直接相互流通。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和价值贮藏的手段,它犹如实体经济的血液。加强货币流通、深化金融合作,成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体而言,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货币流通的重要性体现在三点:

首先,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包括跨境贸易和投资的汇兑成本等,提高结算效率,进而促进沿途国家间的贸易和投资,提高区域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其次,有利于规避汇率风险,增强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在后金融危机的特殊时期,美元和欧元等第三方结算货币汇率波动频繁,如果我国企业和贸易伙伴国企业使用双方本币或人民币计价和结算,可以有效规避使用美元和欧元结算的汇率风险,促进双方企业实现双赢,稳定贸易需求;

第三,推动人民币的区域化与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是人民币跨越国界,成为国际上普遍接受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人民币区域化是国际化的必经之路,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初级阶段,货币流出国境,在边贸作为支付手段,要求货币价值的稳定性;中级阶段,货币作为贸易支付手段、债权债务的结算手段,要求货币价值的稳定性和流动性;高级阶段,货币作为贸易支付手段、债权债务的结算手段和区域内国家的国际储备,要求货币价值的稳定性、流动性、保值和增值,发挥区域性国际货币职能。目前,人民币区域化尚处于初、中级阶段。丝绸之路经济带覆盖40多个国家和地区,加强沿途国家间的货币流通,有助于大幅拓宽人民币的流通地域和使用范围,从而有力地推动人民币的区域化与国际化进程。

目前,中国与经济带沿途国家货币流通的形式主要包括双边本币互换、双边货币结算、人民币与经济带国家货币的挂牌交易、境外机构在境内开立人民币账户等。双边本币互换是指两国中央银行按照一定的汇率将本国货币和对方的货币进行交换,并将得到的对方货币注入本国金融体系,使得本国企业可以借到对方货币,用于支付从对方进口的商品。由于出口企业可以收到本币计值的货款,从而可以有效规避汇率风险、降低汇兑费用。2008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已与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的中央银行及欧央行签署了23个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要进一步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的货币流通与金融合作。

责任编辑:刘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