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破解群众工作“四难” (2)

云南:破解群众工作“四难” (2)

摘要:践行好群众路线,工作中就要认真落实“一切依靠群众”,这就要求我们放下架子、卷起袖子,“身”入基层,“心”入群众,在群众中才会激起“暖流”,群众才会被召集、教育、引导和联动。

在服务联动群众中实现民主与集中的统一。有的工作,钱没少花,力没少费,而事倍功半,出力不讨好,群众并不欢迎。为什么?说到底就是因为没有符合群众的实际需要,导致决策偏差。所以,不论什么时候都应深入群众,向群众虚心请教,充分把群众意见集中上来,汲取群众的丰富经验和智慧,集思广益,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来回应人民的期待,反映群众的愿望,通过如此循环反复深入,实现服务联动群众的民主与集中的统一。这里要强调的是,尊重群众不能绝对化,不能“当群众的尾巴”,要把大多数群众意见与党的政策有机统一起来作决策、理思路、定措施,不能超越政策界限。

培养“三子”干部,提高组织者、服务者、管理者能力

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坚强的战斗堡垒”,实现这一目标,就要着力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乡村两级处于最前沿,是党和政府召集、引导、教育和联动群众的“末梢神经”,这个“末梢神经”需要什么样的队伍,值得思考。笔者认为,这个“神经末梢”要加强“三子”(泥腿子、嘴巴子、笔杆子)干部团队建设。一个干部身上能体现“三子”能力,那是最好的,但这样的人并不太多,因此,“三子”型干部队伍要通过团队的综合效能来实现。“泥腿子”来源于农村和社区;“嘴巴子”来源于学校、机关和转业军人中间;“笔杆子”来源于学校、机关。要畅通“泥腿子”型干部来源渠道,使“三子”型干部结构趋于合理,乡村两级组织的团队活力就会增强,服务基层的整体水平就会显现。

落实“一切依靠群众”,真正践行好群众路线

践行好群众路线,工作中就要认真落实“一切依靠群众”,这就要求我们放下架子、卷起袖子,“身”入基层,“心”入群众,在群众中才会激起“暖流”,群众才会被召集、教育、引导和联动。一要感情上贴近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带着感情做工作才能入得了群众的心,群众才会把你当贴心人,有话对你说、有苦对你诉、有难向你讲,才能掌握群众的真实想法。二要心里要尊重群众。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才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只有把群众当主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想事情、做工作,要多从群众的角度思考和着想,多为群众办实事,做到“零距离”服务群众,在项目的策划、实施和管理、维护等环节,必须有群众的全程参与,他们才是建设的主体、管理的主人。三要说群众听得懂的话。要接地气,用群众的话给群众讲道理,说老百姓听得懂的话,使群众听得进去、乐于接受。四要维护群众利益。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不论大与小,要放在心上,尽心竭力去办。群众有了归属感,得到尊重、得到相信,就会以主人的姿态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和自我发展,干部群众就能心连心、抱团取暖,为完成共同目标而成为真正的“一家人”。

(作者系云南省武定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

责任编辑:刘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