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让有“德”者坐上席

北京:让有“德”者坐上席

摘要:在公平的制度下,人们对社会有贡献,社会必然会有对等的回报,这会鼓励人们对社会有更多贡献,对道德建设就十分有利。反之,若社会缺乏公平,有些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得不到合理回报,最终会让一部分人心理失衡,内心世界负能量就会集聚,反社会情结就会加重,社会道德建设就会面临十分艰巨的任务。

一个有道德的社会,知识的生产将是有效率的。道德决定了人的品格,而品格是研究真学问的基础。真学问需要奉献精神,没有奉献精神,知识的生产就是功利性的。而功利性本质更多体现的是短期性。知识是力量,这句话没有错。但力量可能是建设性的力量,也可能成为破坏性的力量。若要让知识成为社会建设性的力量,就需要道德来统领。一个有道德的社会,物质生产的效率也高。因为有道德的社会,生产的监督成本会很低;有道德的社会,由于人们有很大的自觉性,制度运转和建设的成本会很低;有道德的社会,物质产品的质量会有很大保障。一个有道德的社会,人们的物质消费会更具合理性。有道德的人,必然会更具节俭精神,而人有节俭精神,对社会发展好处多多,比如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资源可持续利用等等。因而说,道德是推动社会长期发展的基本动力。

从长远看,社会和谐发展一定要把道德建设放在重要位置,让有“德”者坐上席。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需要采取综合有效的对策。具体来说,有四个方面。

要建设公平的制度。在公平的制度下,人们对社会有贡献,社会必然会有对等的回报,这会鼓励人们对社会有更多贡献,对道德建设就十分有利。反之,若社会缺乏公平,有些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得不到合理回报,最终会让一部分人心理失衡,内心世界负能量就会集聚,反社会情结就会加重,社会道德建设就会面临十分艰巨的任务。

要建设富有道德精神的文化。要培育文化中的诚信意识、理性精神和敬畏意识,这三者是一切道德的最基本支点。人类的德性体系,无非体现在三个方面:人与人或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不确定性世界的关系。而诚信是人与人或人与社会应具有的基本德性;理性是人与自然应具有的基本德性;敬畏是人与不确定性世界应具有的基本德性。敬畏是伦理的基础。有敬畏意识,也有利于促进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

责任编辑:刘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