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研究》:培养造就大批能够担当重任的优秀年轻干部(2)

《党建研究》:培养造就大批能够担当重任的优秀年轻干部(2)

改进创新选拔方式,努力把年轻干部选准用好。年轻干部任重道远,潜力大、可塑性强,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必须标准更高、条件更严、程序更规范。目前,在年轻干部选拔上还存在视野不宽、渠道偏窄、“三支队伍”交流不畅的问题,造成“近亲繁殖”和干部队伍“同质化”现象;一些地方和单位存在急用现找、降格以求,突击性提拔的问题等。为此,要创新和改进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工作,按照《干部任用条例》的精神,拓宽来源、优化结构、改进方式、提高质量,注重常态化培养、合理化配备、制度化运行,把各方面优秀年轻干部及时发现出来、成功培养起来、合理使用上来。要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供公正公平的环境。立足事业发展需要,广开进贤之路,放眼各个领域、各条战线、各个方面,促进年轻干部跨条块交流,统筹用好用活各类干部人才资源;注意从国有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企事业单位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进入党政机关,探索社会优秀青年人才进入党政干部队伍的途径,大力选拔在艰苦地区和复杂环境经受住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建立健全来自基层一线的选拔培养链。要坚持重在平时考察和选拔干部。干部业绩在实践,干部名声在民间,要加强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研判,近距离接触干部,多到基层干部群众中、多从群众口碑中了解干部,用多双眼睛选人用人。年轻化不等同低龄化,要把年轻干部配备和班子具体情况结合起来,不搞任职年龄层层递减和“一刀切”,注意用好各年龄段的干部,广泛调动积极性,促进领导班子的有序更替和良性循环。要切实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完善后备干部政策制度,改进人选产生方式,合理把握规模,优化队伍结构,把好人选质量关,建立健全培养锻炼、适时使用、定期调整、有进有出的机制,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

坚持从严管理监督,确保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玉不琢不成器,木不修不成材。年轻干部成长成才,离不开严格的管理监督。在年轻干部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放松管理、放任自流,就很容易使干部成长的“黄金期”变成“危险期”。现在,一些地方对年轻干部的管理监督还存在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问题,应当高度重视、认真解决。严是爱,宽是害,对年轻干部要坚持严字当头、从严管理,为他们健康成长筑起一道坚实屏障。要抓苗头、抓预防,做到防微杜渐。强化日常跟踪了解,从早抓起、从小入手,及时发现倾向性苗头性潜在性问题,堵漏洞、治未病,防止“温水效应”;教育提醒要触及实质、切中要害,对于突出问题要予以批评、诫勉或组织处理。要抓经常、长期抓,做到持之以恒。对年轻干部的管理要做到事事不放、久久为功,通过建立健全与年轻干部谈心谈话制度,严格落实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述职述廉、考核考察、函询诫勉等制度,加强履职行为和为人做事的监督;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年轻干部管理的长效机制,严格党内生活各项制度,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利器,使年轻干部始终不偏向、不脱轨。要讲规矩、严纪律,加强监督约束。引导年轻干部强化规矩意识,增强纪律观念,清楚党纪国法,知可为更知不可为,心存敬畏、行循尺律;做到违者必惩、执纪必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防范“破窗效应”和“稻草效应”,以纪律严明促干部廉明。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年轻干部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承担着继往开来的重大而光荣的使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大业,为年轻干部成长成才、大有作为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是弄潮儿就要勇立潮头、中流击水,是好干部就要勇于担当、奋发有为。只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切实加强和改进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大批优秀年轻干部就一定能够健康成长、担当重任,充分发挥聪明才智,让自己的青春在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