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旧常态”,贵州应该和中西部一些省份一样,利用丰富的土地、自然和人力资源,积极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快速发展外向型经济。但是贵州没有这样做,而是摈弃“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抢抓机遇发展大数据产业。这种“不重复过往,不透支未来”的发展思路,致力于充分发挥贵州的环境优势和政策优势,最大限度地释放贵州的经济发展潜力。
今天,人类已经拥有三种信息技术力量:无处不在的感知和网络,以及大规模分布式的存储和运算能力(云计算)。这三种看似分离的要素的结合,让每个人、每辆车甚至每个建筑都成为信息感知和接收的终端,带动了一个可感知、反馈、分析和预判的“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我们打开了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大门。不过,到目前为止,大数据产业还处于发展布局阶段。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大数据产业必备的数据中心,对气候、水资源、电力等的要求很高,令众多地区望“数”兴叹。而贵州生态环境优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远离地震带,地质结构稳定,灾害风险低,且水资源和电力都很丰富,堪称发展大数据产业的优选之地。
为了促进大数据产业在贵州落地生根,贵州省先后出台《贵州省信息基础设施条例》、《关于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若干政策的意见》和《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规划纲要(2014——2020年)》,为大数据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此外,贵州省还非常注重大数据人才培养和引进,并建立了中科院软件所贵阳分部、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技术研究院、贵阳信息技术研究院等研究机构,以加强大数据技术的研发。
截至目前,贵州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已初见成效。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数据中心和富士康第四代绿色产业园已落户贵安新区,使之成为中国最大、全球靠前的数据产业基地,而且带动了阿里、百度、腾讯、京东、华为、浪潮、华大基因、大唐移动、华唐教育等一批大数据和互联网领军企业进入贵州。
贵州发展大数据产业才仅仅数年,总结其发展经验还为时尚早,但贵州“不重复过往,不透支未来”的发展思路已经让我们看到了其对“融合创新、绿色跨越”的勇于担当,而且看到了中国西部地区在经济新常态下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希望!
(作者为贵州广电传媒集团副总经理、贵州文化产权交易所董事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