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法治的核心即“良法善治”(2)

现代法治的核心即“良法善治”(2)

摘要:在周叶中看来,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标志,现代法治的核心即在于良法善治。正是现代法治为国家治理注入良法的基本价值,提供善治的治理体系。而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人权的根本保障书,是依法制权之法,是公民的生活规范,依法治国无疑首先是依宪治国,宪政建设是检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基本标尺。

从政治方面来说,民主政治的发展没有法治做保障是不可能真正实现的。同时,中国政治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权力不受制约。由于权力天生具有扩张性的特点,如果这个特点与人的弱点相结合,这个权力肯定会走向腐败。当前反腐力度空前,但这种运动式的反腐必须向制度式的反腐转型,那么这个制度靠什么来构建?只能是靠法律。

从社会层面来讲,过去很多人都把社会组织当作一种不安定因素,总想着管、卡、压。但如果我们有法律,社会组织在法的轨道上开展活动,就能发挥其正能量,社会组织就能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出来的一些事务。同时,我们过去这些年的维稳工作,经常是不讲规则,不分是非,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特别是把群体性事件跟领导干部的一票否决相结合,使很多地方领导往往只求把事情按下即可,而不是通过法治化的方式来正确处理群体性事件,以及老百姓正当的合理诉求。没有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的维稳,必然使维稳走入怪圈,越维稳越不稳。此外,现阶段矛盾多发的根源并不是大家吃不饱饭,主要原因还是社会不公。而只有在法治的轨道上,才能切实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第二,这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明确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现代化本质上是国家治理法治化。法治是现代国家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标志,国家治理法治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环节。因为现代法治的核心即在于良法善治。正是现代法治为国家治理注入良法的基本价值,提供善治的治理体系。我们说必须提高治理能力,其关键就是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第三,这是新时期中国改革模式需要进行重大转变的必然要求。今年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今后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这一说法现在还没有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因为中国人的习惯思维是改革就是变法,就可以突破法律。我们原来的改革模式是什么呢?先行先试。要搞改革了,先找一个地方试点,试点以后再总结,然后把这个试点经验加以扩展,然后再总结再扩展,再上升为政策,在一些地方再推行,然后再上升为法律,这是我们过去三十多年来的改革模式。但我们现在提出来,重大改革必须于法有据,必须确保在法治的轨道上推进改革。换句话说,如果没有法律的依据,特别是重大改革,就不能做。

第四,这也是中国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从中国的政治形态来讲,如果说毛主席、邓小平,他们是强人政治的时代,从政治形态上就是强人政治,那么,经过30多年改革以后,强人政治现在还具不具备社会基础呢?我的判断是不具备了。因为个人崇拜或者说通过领导人个人魅力治国,现在恐怕大家的认同度已经很低了。当然,从我国现阶段面临的挑战来看,我们需要强势政治,但这种强势不是强人,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一个领导集团、领导集体。也就是说,尽管一方面我们要有权威,因为只有中央有权威,权力相对集中,才能够冲破阻力,但另一方面,又不能使这种权威演变成个人的集权。为了避免这种强势政治演变为强人政治,唯一的方式就是走法治的道路,通过法治来规范我们的领导人、领导机关。

 依法治国的关键议题  

日报:四中全会讨论依法治国重大问题,您认为应该涉及到哪些关键议题的讨论?

周叶中:关键议题应该不少,但主要可能是以下几个:

第一个是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十八大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这句话在我们党过去的历史上从来没说过,这是第一回。也就是说,治国理政有很多方式,但是在所有这些方式里面,法治是最基本的,因此如果不依法治国,那么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国家的长治久安,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我们所有的一切都会毁于一旦。

第二个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主要任务。指导思想就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但是除了这些以外,最重要的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所谓目标、任务,主要是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责任编辑:李妮玮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