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郭的任职表现来看,其被调查或是意料之中。其在担任伊川县委书记的2010年3月,就因伊川县国民煤业公司发生特别重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而受党内严重警告处分;2013年8月,又被举报成立“训诫教育中心”,用来关押上访人员。然而,就是这样一名屡遭举报的官员,在该县各界人士的测评中,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满意度却高达99.2%。一边是遭遇民众的举报,一边是在测评中接近“满分”的评价,如此失衡的官员综合评价,为何未能适时引发相关部门的重视,而是在升职三个月后出现失联的局面?
难以想象,一个属于省管干部的副市长,才失联一个多月后才被公众知晓。这对于政府信息公开不足的提醒无疑是刺目的。据报道,郭本来挂帅治理洛阳市的三轮车非法营运现象,并要求每天开会,但从7月底开始,包括当地主要领导在内,都已经联系不上他,会议也就停止了。一项重点工作就因为一位官员的离奇失联而停止,也未见任何向公众的解释,当地如是低能见度的政府信息公开现状,或为郭的悄然失联埋下了伏笔,也是其能够成功失联的大背景之一。
据当地官员透露,“大概在7月底,郭宜品向市长请假,说要带母亲去北京看病,已经约好了医生。”看来郭的失联已经是蓄谋已久。面对这样的出走准备,相关方面为何未能提前洞察?这对当下的反腐工作无疑提出了警示:切莫低估一些问题官员对于反腐调查的应对能力和反应。
副市长仍旧处于失联状态,但当地的官方网站,已找不到其名字和简历,这足以证明此前相关方面对于郭的违纪行为并非毫不知情。删除简历算是一种逼不得已的“切割”。然而,在反腐的严峻形势下,一名官员的离奇失联,无论如何都应该是一起责任事故,这恐怕是无论如何都难以切割的。借机审视反腐工作中所可能存在的漏洞,殊为必要。反腐日深,对一些问题官员的可能失联和逃窜倾向,相关方面更需要作出有针对性的预防和阻滞。而就政府的信息公开而言,如何真正使得官员的行踪被纳入看得见的监督之下,郭的失联正是一个典型的反例。
副市长失联,众多猜疑与遐想仍旧在发酵。如今,追查郭的同时,相关方面也应该尽早公开这次失联事件的来龙去脉,否则,一名可能严重违纪的失联官员,再搭上整个当地政府的公信力,实在得不偿失。同时,这次事件所呈现出的发生链条,更警示官员管理的信息公开,仍亟待强化,这应该是审视此事所不能或缺的公共反思。
副市长“失联”月余,谁该“知情”
“副市长去哪儿了?”这绝不是一档电视娱乐节目,而是一出现实版的官场“戏剧”。而且,同时“失联”的还有两名房地产商,政商“组团失联”自然是咄咄怪事。想必,这不引网络媒体的强烈关注和社会公众舆论的质疑都难了。
当然,对于这“失联”的副市长,民众舆论更多关注的是他到底到哪里去了呢?是被相关部门带走调查还是“畏罪前逃”了呢?虽然,当地警方已成立专案组,并挨村挨户的排查。但目前仍没有发现其半点踪迹?这着实令人不敢恭维。
作为一名堂堂的副市长,竟然在“失联”一个多月后,当地相关部门还不详其所在。而且,该市政府“对其是否被调查”更是表示不知情。试想,相关部门的“不详其所在”本身就不正常了,更何况是作为其供职的市政府呢?那么,这“失联”月余的副市长,谁又该“知情”呢?
据报道,一名官员透露,“大概在7月底,郭宜品向市长请假,说要带母亲去北京看病,已经约好了医生。”因为郭母确实久病,市长就准了假。由此来看,其在7月底向市长请假要带母亲去北京看病,很显然是早就谋划好了的。那么,相关部门对于副市长的“失联”,究竟是真“不知情”还是在懵懂无知?更或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