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青海精神的力量支点,更是新时期青海要着力打造的核心价值理念。创新即推陈出新,继往开来。创新精神是人类求生存、求发展所必备的心理素质,是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所要求的意志品质。当今世界,创新精神作为人类文明的驱动力日益凸显,青海也不例外。青海创新精神的核心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为奋力打造“三区”、建设全面小康而勇于献身的巨大热情和创造力。正是基于创新精神,青海各族人民全面掌握跨越发展的主动权,成功攻克了高原铁路建设中的各种难题,开通了青藏铁路要道,打造了“大美青海”,连续成功举办了国际环青海湖公路自行车赛、青海湖国际诗歌节、世界山地纪录片节、三江源国际摄影节、水与生命音乐之旅、昆仑文化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学术论坛等重大而极富影响力的节事活动,这些创意之作、创造之举,使青海成为创新高地,让世人瞩目。可以说,在青海小康建设进程中,一些突出问题的破解,许多民生问题的改善,三江源等重点生态工程的建设,文化名省建设工程的全面谋划和推进,社会管理服务的创新,玉树灾后重建的科学推进,“苦干三年,跨越二十年”,无一不是创新精神的内在体现。
坚韧,是青海精神的内核,是青海各族人民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环境造就人,也造就一种精神。青海地处青藏高原,气候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干事难、干成事较难,干成实事、好事、大事难上加难。千百年来,青海各族人民在地处世界第三极的雪域高原上战严寒、斗冰雪,挑战荒漠戈壁、暴风狂沙,在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坚韧不拔、生生不息、繁衍发展,在与贫困落后的斗争中顽强斗争,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昆仑文化博大坚韧、自强不息、富于创造等核心精神与价值是中华文化复兴的源泉之一,是时代精神传承与发展的重要精神基因库,也是青海精神的源头活水。“五个特别”精神中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和玉树抗震救灾精神中的“坚韧不拔、挑战极限”,都是无数青海人敢于坚韧顽强、苦干实干精神的真实写照,生动地诠释了青海各族人民敢于改天换地、自强不息的崇高行为。正是在一代代青海人忘我奋斗、刚强坚毅的创业历程中,青海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一个一穷二白、民生凋敝的旧青海,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欣欣向荣、人民幸福的新青海。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有宏图大志和过人本领,更需要有只争朝夕的奋起拚搏的劲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