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步是在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最早是邓小平在1987年春天提出的。当然,这个目标是经历了一个调整变化和补充完善过程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对前述毛泽东提出的实现“四个现代化”发展战略作了调整。他先是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1979年,他说:过去“我们开了个大口,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后来改了个口,叫中国式的现代化,就是把标准放低一点。”从1987年3月始,他又调整了21世纪中叶的战略目标,由原来提出的接近世界发达国家水平改为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他多次指出:到20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之后,在这个基础上花50年时间,到下个世纪中叶,可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就是我们的战略目标,这就是我们的雄心壮志”。战略目标的重大变化,主要考虑到国家基础弱、底子薄的实际状况,也进一步认识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赶上世界发达国家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这是实事求是指导思想的具体表现。党的十五大和十六大在强调21世纪中叶建国10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时,明确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奋斗目标。十七大再次强调到本世纪中叶建国100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使我国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基于上述党代表大会明确的奋斗目标,十八大进一步将推进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明确为党的历史重任。这就进一步提升了它的目标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表示,我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第三步应当是在本世纪中叶以后继续奋斗,全面实现现代化,接近、赶上和超过世界发达国家。对于在本世纪中叶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以后的发展战略,在目前的党代表大会文献中均没有涉及。但是中国还要继续前进,奋斗目标是什么?联系到毛泽东和邓小平过去的一些设想,那就是努力接近、赶上和超过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在1962年初七千人大会上,毛泽东讲过:中国的人口多,底子薄,经济落后,要使生产力很大地发展起来,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100多年时间我看是不行的。邓小平在讲发展战略时最初也是认为到21世纪中叶可以接近世界上发达国家水平。他在1982年8月会见外宾时说:在达到小康水平以后,“再花三十年到五十年时间,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我们不是说赶上,更不是说超过,而是接近。所以我们希望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此后三四年内,他还是讲,只有到那时接近了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才是发生大变化,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有如上述,1987年3月后,他降低了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将此前讲的到21世纪中叶接近世界发达国家水平,改为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现在提出“中国梦”之后,如果到本世纪中叶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还没有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无疑还要继续奋斗。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是毛泽东和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提出的。按照他们的标准应当是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因此,“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这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更高目标。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