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中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实现富民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人民怕的就是动荡,求的就是稳定,盼的就是天下太平”。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和平,不是动荡;是机遇,不是威胁。我们也希望世界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共同致力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齐心协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习近平总书记这些深明大义的话,表明坚持和平发展是“中国梦”最真诚的期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真实的愿望。
放眼世界,习近平总书记讲的上述四条,是实现“中国梦”的正确路径。 “中国梦”的实现,最终也是有益于世界人民的美丽梦、幸福梦。
“中国梦”的三步发展战略和四大基石性要求
党的十八大指出:我们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这就是说,从现在起,已经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奋斗了90多年的中国共产党,还肩负着三大历史重任。这三大历史重任实际上以此前的发展战略为基础绘制了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
从宏观言,它可视为今后的三步发展战略。
第一步是在未来1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小康社会,是邓小平作为“中国式的现代化”在1981年提出的。1984年3月,邓小平将小康社会与国家的发展战略联在一起,视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概念。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其内涵在不断丰富,标准在不断提高,时限也有所变化。1987年3月以后,他多次指出:从1981年开始到20世纪末,花20年时间,翻两番,达到小康水平。我们国家在1997年提前3年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任务后,党的十五大提出在21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党的十六大宣布,人民生活实现了总体上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要求在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并明确规划了如何从“总体小康”提升为“全面小康”的实现途径。由于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平稳、快速发展,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基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就,十八大提出坚决确保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方面要取得新的跨越发展。从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态势来看,只要不发生意外事件,不爆发战争,到2020年建党100年之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这个目标能够实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