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扭住重点求突破
最近,省委书记夏宝龙专门阐述了“十个工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并运用于工作实践。义乌改革发展任务繁重,需要讲究工作方法,集中力量,抓住关键,重点实破。
第一个重点,是体制机制改革。发展受制约的问题,就是改革要解决的问题。可是,体制机制涉及的范围很广,内容很多,需要在全面深化、统筹推进的同时,分轻重缓急,突破关键。关键在哪里?义乌既然是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那关键的地方,自然是国际贸易体制机制问题。国际贸易体制机制的内容也很多,作为市、县一域来开展国际贸易体制机制的改革试点,目前比较现实的重点,就是要突出“便利化的国际贸易体制”,或者说在“国际贸易的便利化”上做文章。看看还有哪些不便利?哪些是当前最突出的“不便利”?围绕这个去拓展,去突破,去争取政策,既容易找到共同点,争取支持,又能为企业创造更低成本、更便利的贸易环境。义乌要保持自己的市场优势,提升发展水平,要害的是服务的便利化,也就是要创造最便利的环境。围绕这个关键问题去全面深化改革,义乌才能继续拓宽路子,才能立于不衰之地,也才能创造出新的奇迹。
第二个重点,是突出办好一两个会展活动。目前,义乌的会展等活动载体非常多,大大小小、各门各类有10多个,这些活动载体可以评估一下,有好效果的就坚持完善,有些可以整合的就整合。在此基础上,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办好一两个国家级、世界性的大型会展。比如,聚力办好“世界商会大会”、“世界电商大会”等,重在提升全球辐射力和国际化水平。
第三个重点,是千方百计提升国际化水平。义乌商贸城从城市形态来说,现在还不是中国的大都市,更谈不上国际性城市,但它的市场、商贸的国际辐射力和影响力,达到了全国性和一定程度的国际性层面,而且还在不断提升之中。其中最主要的是小商品的出口在不断扩大。商品出口是义乌的优势,需要长期坚持。近几年又通过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改革和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出口贸易又有了新的发展。接下来,要着力提高贸易国际化水平,在抓好出口贸易、“走出去”的基础上,应该拓展进口贸易、“引进来”的功能。讲国际化,不能只跳“独舞”,要跳“双人舞”。把这个问题解决好,办法之一,就是扩大进口。现在义乌市场在搞韩国馆、东盟馆、非洲馆之类的国际商品“窗口”,目的也是要多引进来,这是很好的举措。国际化的商贸活动,就是应该有来有往的。
第四个重点,抓紧布局网上网下、境内境外的全球性商贸网络。当前比较大的一件事,是要尽快在全国和世界各地布下义乌的“天网”。义乌是小商品的世界“总部”、全球“中心”,必须有世界各地的“终端”。要千方百计通过各种载体去布网,撒下一张“天罗地网”。这个搞好了,可能又是“黄金万两”,推动新的发展,也会促进义乌转型升级,形成新的市场业态。当然,网络可以是无形的,也可以是有形的。亚非拉等世界各地的市场空间很大。非洲那里比较欠发达,市场发育晚。他们的城市郊区到处是路边的摊点市场,产品档次也不高。如果义乌市场走出去,会有很多商机。当然,我们也要到发达国家建营销网络,编织好全球性这张“天网”。义乌应以品牌、管理、服务、资本为纽带,积极发挥“母市场”效应,构筑辐射全国乃至全球的网货营销中心,打造全球的市场分销网络,继续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这些都具有前瞻性的战略意义。
第五个重点,是依托“一带一路”打开新通道,推进新发展。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新时期一个重大的国际性战略。义乌应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创造条件开通“义新欧”国际铁路集装箱运输平台和宁波港铁海联运专线。此举对义乌发展意义深远。如果在东亚、中东、中非一带,在土耳其、伊拉克、叙利亚等这些国家的陆路通道打通,义乌的商品就可以更多地直接出去,就可以形成与海上丝绸之路“比翼齐飞”的陆路通道。所以,接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对义乌改革发展、建设全球性小商品集散中心和国际商贸名城,的确是有长远意义的。
当然,义乌的改革和发展还有很多其他的重点工作,都需要做实做好。但在一个阶段里,要注意方法,抓住重点难点问题去带动全局工作。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