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正,堪比阳光雨露 (2)

公正,堪比阳光雨露 (2)

摘要:户籍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化;反腐方面的“老虎”“苍蝇”一起打,央企负责人薪酬的科学调整……这些促进社会公正的有力举措,受到了人们的期待和关注,得到了群众的欢迎和认可。

 社会转型期的公正期待

  利益格局调整,贫富差距加大,身边“小事”的不公等,加剧“公正焦虑”

问:为什么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却有越来越多的人觉得当前社会缺少公正?

梅珍生:我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财富的增多,社会利益格局打破了旧有的平衡,而新的利益分配又出现了向权力、资本、家世等优势资源倾斜的格局,不同阶层社会成员获得的社会利益差距愈发增大,很多民众的不公正感越来越强。

公共权力这些在以往尤其是计划经济时代不能带来财富的要素,现在成了增加个体财富的有效工具,而多数社会成员天然不具备这些要素,使其更容易对能力之外的利益获得途径持否定态度,从而加重了不公正感。

当下,少数人利用不正当手段非法获取社会财富的行为,其本质是对另一部分社会成员创造的社会财富的不合理占有,很容易引发社会大多数成员的不公正感。

在政策层面,我们要求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次分配注重公平,用公民平等、机会平等、资源开放、公平竞争的公共政策,开辟不同社会阶层向上流动的合理通道。但客观地说,这些制度的顶层设计还不够完善,制度在执行中被打折扣,又不能以较小的成本得到纠正,这是社会成员“公正焦虑”的主要原因。

潘维: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数以亿计的农民背井离乡,去城市寻找更好的生活。市场的力量给我国计划经济下建立起来的社区组织带来了不小的冲击。由熟人构成的自然社区组织逐步弱化,整个社会“小家庭化”程度提升。

各级政府、各个政府部门依法治国,能够办“大事”,却不擅长解决人民生活中像私家车占用公共道路和社区公共空间、侵占了行人的权利这样的“小事”。因为很多小事往往发生在没有法律或法律模糊的地带,或者是跨法规、跨部门管理的,解决非常困难。这类“小事”解决不好,日积月累拖成了“大事”,这种不公正的“小事”多了,渐渐地人们就会在日常生活中缺少公正感。

人的生活可分成四个阶段:被养、养小、送老、被送。对于大部分成年人而言,现如今养小和送老这两件主要事情变得越来越困难,医疗和教育资源的不均等,直接导致上学难、看病难,这也是很多人觉得现在社会缺少公正的重要原因所在。

刘黎:一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另一方面问题日益凸显,这可以说是当前我国社会公正的基本状况。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当前经济社会快速转型,体制机制还有不少不健全、不完善的地方,社会公正方面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有的还比较突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教育水平不断提升,法律意识逐步增强,人们不断向社会公正清单中填充新内容,对公正的心理期待越来越高;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社会群体不断增多,人们对公正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当前我国社会公正问题凸显,是经济社会快速转型发展和人们对公正的期待不断提升综合作用的结果,要高度重视,妥善解决,但不能因此否定我国在促进公正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国家社会个人皆应发力

责任编辑:李妮玮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