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加薪之争背后的改革博弈(2)

公务员加薪之争背后的改革博弈(2)

二、对公务员加薪之争各方观点的评价

要找出各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为改革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就必须尽快找出各方的分歧所在,对各方观点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从而有效消除各方的误解,在尽量满足各方利益诉求的基础上建立社会共识。

首先,对支持公务员加薪的各种主要观点进行客观评价。高薪养廉早就是一个伪命题,因为人性是自私的,人的欲望是无穷的,不受制约的权利才是腐败的根本原因,如果高薪可以养廉,中国就不会出现和坤、谷俊山这样的大贪官了,恰恰相反,大贪官基本都是那些位高权重,待遇优厚的高官,因为只有他们才掌握更大的权力。从世界范围看,高薪养廉就更是一个伪命题。据2013年12月透明国际公布的《2013年全球腐败指数报告》 显示,全球清廉指数排名在前10名的丹麦、新西兰、芬兰、瑞典、挪威和新加坡等国公务员工资基本上等于和低于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如新加坡在85%~88%之间,瑞典为96%左右,挪威为99%左右,可以说政府清廉度与公务员工资高低关系并不大,反而与政府的民主完善程度和法治水平紧密相关。至于传说中的新加坡高薪养廉神话则基本上是一个误解,新加坡公务员的平均工资低于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大约相当于社会平均工资的85%~88% 之间,新加坡年轻人愿意做公务员的比例不到2%。

人力资本论也不成立,因为人力资本包含的要素很多,中国应试教育形成的高学历并不代表高人力资本,否则,中国大学生在校生数量和博士生数量世界第一,创新能力也应该世界第一,但事实却并非如此。至于公务员考试其门槛更低,考上考不上无关智力,因此考上的并不一定人力资本高,考不上的并不一定人力资本低。即使公务员普遍拥有高人力资本也并不意味着公务员就应该拿高工资,因为个人收入应该与工作岗位紧密相关而与其学历和人力资本水平关系不大,餐馆不可能因为守门员是博士就付出高工资,因为守门是简单劳动,不值得花费高成本。公务员工作也是一样,大部分属于程序性工作,劳动强度小,工作环境好,不需要太高的人力资本,因此也就不应该高薪。在中国这么一个开放社会,工作岗位的性质一定,但工作人员可以自由流动使自己的人力资本投资获得更合理的报酬,公务员群体中的很多人不愿意流动要么是公务员总收入并不低,他们不愿意流动;要么是他们的人力资本并没有那么高,缺乏流动能力。并且,在公务员这种循规蹈矩岗位上聚集过多的高人力资本是一种严重浪费,政府应该进一步调整工资政策挤出过剩人才,使他们到更需要的地方去。

至于认为不给公务员加薪会影响社会和谐的论调就更是本末倒置了,依然延续了传统的官本位思维,其实现代社会的治理基础应该是人民主权,政府不再是统治者而是治理、服务者,服务人民才是政府存在的基础。不为公务员加薪可能会导致部分公务员的不满,但他们可以辞职,即使少部分公务员想制造社会混乱,但这不得民心翻不起大浪,只要政府政策符合民意,政府的执政基础就非常稳固,不会引发严重的社会混乱。部分公务员以社会混乱为由要挟政府加薪是本末倒置,在公务员满意与人民满意之间,人民满意才是社会和谐之本。近几年来,美国、荷兰等国家都出现过政府破产现象,但国家照常运转,因为人民没有不满。至于部分公务员提出的基层公务员收入低、生活困难的情况也确实存在,但这种情况并非公务员队伍独有,贫困地区、基层岗位教师、医生以及部分无收入来源的社会服务机构都存在着收入过低问题,政府应该统筹解决。

以部分贫困地区、基层岗位公务员的低收入而断定公务员整体收入过低,要求公务员加薪不符合实际。即使不谈公务员的部门利益、单位补贴、隐性与显性福利、职务消费、权力寻租获得的灰色收入,仅就工资来说中国公务员的收入也不低。根据学者刘植荣统计,[2]中央政府公务员的薪资和社会平均工资相比所得的比例中国为222%,加拿大为205%,日本为179%,英国为174%,美国为149%,德国为136%,法国为123%。和社会平均工资相比,所有国家都超过100%,远远高于社会平均,但其中我国公务员薪资比例是最高的。地方政府公务员和社会平均工资相比我国地方政府公务员工资是社会平均工资的113%左右,德国为112%,加拿大为102%,美国为98%,日本为95%,法国为88%。也就是说,中国无论是中央政府公务员还是地方政府公务员都高于社会平均工资。因此,以公务员工资过低要求中央政府为公务员普遍加薪的论点根本就站不住脚。并且,就劳动力市场反应的情况看公务员的整体待遇应该并不低,因为尽管近几年企业工资待遇上涨很快但很多企业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招工难问题,而公务员虽然遭遇政府严厉的反腐败压制职务消费、隐性收入、灰色收入大幅缩水,但报考热度依然不减。据新京报记者调查,在16个调查的省区中有11个考录比没有明显变化,浙江、江西、河北、安徽、宁夏5地由于招录人数缩减了1/3以上,导致考录比增幅显著,如宁夏,2013年考录比46∶1,2014年90∶1;河北,2013年31∶1,2014年61∶1。可见公务员的总体待遇依然具有绝对的吸引力,金饭碗名副其实。

接下来,笔者对反对公务员加薪的各种主要观点进行评价。公务员待遇高,工作稳定,工作环境好,比较清闲、福利好是人们对公务员的普遍印象,但这种观点也有片面性,[3]诚然,一些权利部门公务员和一定级别公务员由于掌握稀缺资源和审批权,通过权力寻租获得了更多收入,工作清闲,福利优厚,但对于绝大部分处于基层的公务员,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基层公务员来说,他们既缺乏资源也不掌握权力,想寻租都没有机会,除工资外基本没有其他额外收入,收入并不高,适当地提高这些地区基层公务员的待遇很有必要。否则,待遇过低会导致贫困地区基层公务员过度流失,影响到当地行政工作的开展和公共服务的提供,最终影响到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至于认为公务员工作清闲,技术含量低,工作强度小的看法也是以偏概全,虽然大部分公务员岗位工作比较清闲,劳动强度小,但在一些贫困地区,艰苦部门,基层单位公务员工作也比较辛苦,工作任务比较繁重,工作条件比较差,不能一概而论。但在加薪问题上,公务员并不能搞特殊化,也必须考虑为贫困地区、艰苦岗位、基层单位的企事业单位职工加薪,因为他们的工作更艰苦,待遇也更低,只有这样才比较公平。

最后,对于折衷观点笔者认为比较理性,公务员作为一个群体内部也分化严重,苦乐不均,待遇相差甚大,适当地为贫困地区、艰苦部门、基层岗位的公务员加薪很有必要。但如果仅仅是为加薪而加薪就只是使部分公务员的灰色收入漂白化,隐性收入显性化,会进一步激化官民对立,丧失加薪的意义,也使反腐败大打折扣,增加反腐败的难度。政府应该以此次加薪为契机,通过制度改革均衡社会各阶层的收入,制约政府的权力,加强对公务员权力的监督,缩减公务消费,公平社会保障,杜绝公务员的灰色收入,最终在限权的基础上使公务员的收入透明化,逐步缩小社会贫富差距,缓解社会危机。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