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形势下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

河北:新形势下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

摘要:服务型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应该采用包括政府、社会和个体参与的多元化供给模式,这既有利于公共文化资源的高效配置,又能降低政府的财政压力,实现公共文化产品的有效供给。

建立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网络逐渐完善,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权益。但也要看到,在新的形势下,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

供给主体创新。服务型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应该采用包括政府、社会和个体参与的多元化供给模式,这既有利于公共文化资源的高效配置,又能降低政府的财政压力,实现公共文化产品的有效供给。从我省实际看,应激发多元主体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多种资源进行合理整合和有效利用,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一是继续发挥政府主体作用,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对现有文化服务设施进行改造升级。二是引入市场机制,鼓励、扶持社会各界、民间团体和个人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三是扶持现有民间艺术团体,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四是加强企业和社区互动,引导企业参与社区公共文化建设。

投入方式创新。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政府管理应由过去的具体管理转变为宏观管理,用市场调节的手段发挥财政投入的最大效用。这就要求在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水平,增加对文化设施和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的同时,改革传统的财政拨款模式,创新投入方式。一是以间接投入代替直接投入。按照市场运作方式,通过资助文化项目、文化活动和文化机构,高效灵活地利用公共文化资源。二是以向民间艺术团体购买服务的方式对民间文化资源提供资助。通过购买的方式服务人民群众,不仅能够弥补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不足,还有利于传承民间艺术。三是全面拓宽公共文化服务的投资渠道,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和政策,通过税收减免、融资支持等措施,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投资。

运行机制创新。保障和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构建信息畅通、互动性强的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至关重要。一是以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改变传统公共文化单一的供给模式,畅通渠道,强化互动,让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来,形成以人民群众需求为供给目标,政府主导、多元互动、群众积极参与的动态管理运行机制。二是坚持城乡统筹,重点加强城乡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质量,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多样化的公共文化产品。三是围绕人民群众需求,探索使人民群众更加方便、快捷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途径。

责任编辑:赵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