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法治思维,提升法治能力
文学国:在法治实践中,很多领导还是惯于用行政方法处理各种社会问题,因为行政的方法、行政的手段比较有效,效率比较高,有些事情要走法律程序,关口很多,领导受不了。所以,依法治国首先是治权、治官,首先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法治思想,提升法治能力。
俞国娟(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副处长、调研员):如何主动适应从严治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常态,树立新思维、提升新能力,推进各个领域的全面改革,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非常迫切的任务。
法治的新常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反腐败力度将保持高压态势;二是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坚持不懈,保持长效;三是制度建设在下一步会进一步跟进,包括立法公开、司法公开、党务公开等,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尽快学会在这种新常态下开展工作,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我觉得要树立五种思维:规则思维、合法性思维、公平正义思维、程序思维、权力制约思维。
适应依法治国的新形势,要求我们不断提高新的能力。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研究问题首先要学法,制定政策首先要遵循法,解决问题要依靠法。现在,依法治国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包括依法治党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依法改革的能力等。
周汉华:四中全会提出加强法治工作者队伍建设,为我们提出了法治职业共同体建设问题,立法工作者、公检法司工作人员、领导干部都要加强队伍建设。
王昌荣:本着党校姓党具体化“四个最”的要求,党校要第一时间学习、第一时间研究、第一时间推进四中全会精神进课堂,在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中发挥学习排头兵、思想引领者和决策思想库的作用。
谢小云:只有树立法治信仰,才能打牢建设法治社会、推进依法治理的思想根基,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必须注重培育公民法治信仰,着力推动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
俞国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强法治观念,宣传思想战线面临很重的宣传宣讲任务。一要加强价值建设,使法治精神深入人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二要加强法治理论研究,为法治浙江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三要进一步加强法治宣传,宣传平安浙江、法治浙江建设的成就,传递正能量,加大曝光违法乱纪的力度,形成舆论高压,营造社会有序运行的良好格局;四要宣传法治文化,形成法治育人化人的土壤。
(省委党校浙江省情研究中心根据发言录音整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