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方向的阻力
《南风窗》:上世纪90年代日本提出过“丝绸外交”,在中国提出新的周边外交战略背景下,会刺激日本做出反应吗?
王宝付:上世纪90年代,日本曾经有丝绸外交的提法,但并没有真正落实下去。上一届安倍政府还曾经提出过所谓“亚洲自由与繁荣之弧”。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意识形态对抗色彩的“围堵中国”的政策,实际上并没有几个国家去积极响应。现在中国提出了海上丝绸之路,日本的态度是否定的,因为日本不会从这一建议本身的正确与否出发,而是从如何能压制或牵制中国的目标出发。日本的态度甚至与美国都有差别,美国主要是推行他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但没有理由反对中国的和平发展倡议。但日本不同,它会想尽一切办法从中阻挠破坏。在国际关系上,两个国家因为岛屿争端互不让步、互不妥协并不少见,这在国际关系中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日本现在执政的安倍政权,在处理对华政策上已经超出了和平时期正常国家关系的思路。安倍政权对华政策是一个全面对抗的思路,也就是说在国际事务中,只要能压制中国的影响、损害中国的利益,日本不会放过任何一次机会,这是一种战时敌对国家的思维。美国对华政策有一个掌握平衡的分寸,而日本安倍政府现在做不到。
《南风窗》:中国也邀请印度和斯里兰卡加入丝绸之路的共建,向南亚拓展、走向印度洋,也是中国海洋战略中的一个重要方向,这方面面临怎样的阻力?
王宝付:过去多年来,西方一些大国一直在炒作中国在印度洋上的“珍珠链”战略,认为中国在南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建设港口是对印度的威胁和战略包围。实际上,中国不仅在印度洋周边,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区没有一处军事基地,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珍珠链”战略。从印度一方来说,尽管真正主导印度洋的国家是美国,但印度是将印度洋看成自己的内海,对区域外大国的垄断并不满意,印度国内对待海上丝绸之路有不同声音。可以说,在南海和印度洋两个方向,中国面临的阻力都不小。
《南风窗》:在未来的合作共建中,保障海上通道的安全和稳定,中国应该承担多大的建设公共安全产品的责任?
王宝付:中国现在还不具备主导建立某一区域公共安全产品的能力,中国还不是海洋强国,有些人也不愿意看到中国成为海洋强国。目前,只能说中国向国际社会提供公共安全产品的能力在提高。比如中国海军赴亚丁湾、索马里护航已经3年多了,可以说对维护海洋安全、打击海盗和海上犯罪行为发挥了重要作用。2013年,中国在联合国框架内,派出海军作战舰只远赴地中海与其他国家一道销毁叙利亚化学武器,国际社会对此给予了很好的评价。
在东南亚打击海盗和海上犯罪中,中国的海上执法力量也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在联合国5个常任理事国中,中国目前是对联合国维和事业贡献最多军事人员的国家。可以说,中国对国际社会所提供的公共安全产品与现阶段的国力是适应的,中国做出了重大的努力。同时,相信中国今后在维护世界海洋秩序、海洋安全方面会更加积极作为,包括维护海上正常安全秩序,开展海上安全合作,海上救援、救生,应对自然灾害等,都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受访者介绍:
王宝付,国防大学教授、军事战略专家,先后毕业于军事学院、国防大学研究生院,并在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进修。美国乔治城大学外交学院访问学者。
曾任中国驻叙利亚大使馆陆海空军副武官,国防大学国际防务学院训练处长,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美国乔治城大学外交学院、日本防卫研究所高级访问学者。长期从事国际战略和军事安全问题研究,著有“国际战略形势分析”、“美军特种作战部队与特种作战、恐怖主义与反恐战争等著作。历任参谋、教员、研究员;中国驻叙利亚大使馆陆海空军副武官,国防大学国际防务学院训练处长、战略研究所副所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