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输出可承载多项战略任务
记者采访中,多个领域的专家和从业人员都对中医药“走出去”寄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认为,中医药输出可承载多项战略任务,不仅有利于建立以我国为主的中医药国际产业标准,同时也是保障国家医药安全、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能有效服务国家外交工作大局。
(图片:江西广昌,药房中医在教广昌县实验小学学生抓中药配方。)
首先,培养以我国为主的中医国际产业体系,同西医争夺市场。专家们认为,中医以中华文化为基础,若以中医药服务为载体,可带动世界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形成。
刘维忠说,在国内,通过广泛开展中医医疗惠民,实现“以医带药,以药养医”;在国外,通过中医药交流逐步打开市场,可建立以我国为主的中医药国际产业标准,未来我国中医医术、药材、设备等产业方面面临着广阔的前景。目前,甘肃省对外中医药合作的主要内容已经涉及中医药交流合作、服务贸易、产品器械贸易以及中医药人才培养等领域。
其次,中医输出对国家医药安全战略意义重大。刘维忠等人表示,达菲等西药、设备生产和配件供应都在国外,西方封锁对医药物资出口,将严重影响我国。“培育中医药国际产业体系,能够进一步拉动我国现代中医药产业发展,有效降低我国对西医的依赖。”
(图片:山东枣庄,鑫昌路小学的老师在田野里给学生讲解中草药的识别方法。)
最后,有助于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李惠民认为,中医蕴含辩证、统一的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典型象征,曾经在东南亚文化圈形成过程中表现出重要的传播优势。与中国功夫、中国菜一样,中医具备隐蔽性的传播特点,是新时期传播中华文化的有效媒介。
甘肃省卫生计生部门对此也已做了尝试,比如要求在岐黄中医学院或诊所的布置上,全面突出中华文化符号。“在医学院或者诊所的电视里也可以播放一些反映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形象片,未来的空间更加广阔。”刘维忠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