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保障公民权利主要是通过两方面实现的:一是限制行政权。宪法对行政权的限制有三个方面:一是确立了行政权的行使原则,即法无明文授权不得行使。二是宪法明确规定了行政职权范围。行政权有哪些内容一目了然。客观上限制了行政权的恣意扩张。三是宪法强化了对行政权的监督。主要表现为通过赋予民众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和检举的权利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此外在国家机构设置上加强监督,如强化人大对行政权的监督。二是维护公民权利。宪法对公民权利的维护主要是:通过宣告公民的权利来维护。公民权利有哪些?是否存在公权力行为侵害公民的权利?要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一个前提就是界定公民权利的范围,宪法基于此点之考虑,赋予了公民广泛的自由和权利。同时这种宣告也利于公民自身权利意识的觉醒,从而更好地行使好、维护好自己的权利;其次,从限制公权力的行使来维护,如上面讲的行政权限制;第三,是从权利行使的物质保障来维护。宪法确立了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根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发展教育、服务、医疗、卫生等事业,从而为公民权利的行使提供物质基础。第四,通过权利的救济来维护。宪法规定了国家司法制度,为权利救济提供了有效途径。
宪法是实现党的领导的保障(2)
摘要: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在构成党的执政基础的诸要素中,最重要的就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对党的认同,主要看党的性质是否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看党的政策是否满足群众的根本需要。我们知道,宪法是党领导人民制定的,宪法的规定反映了包括党员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
- 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新使命2017-10-30
- 张志明:新时代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的行动纲领2017-10-27
- 谢春涛: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2017-10-27
- 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2017-10-23
- 习近平谈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2017-10-18
- 出席党的十九大的代表陆续抵京 2017-10-16
- 习近平: 治国理政, 必须“立治有体, 施治有序”2017-10-16
- 依法治国:迈出法治新步伐2017-10-13
- 以法治筑牢长治久安之基——党的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启示之四2017-10-13
- 迈出法治新步伐——党的十八大以来历史性变革系列述评之四2017-10-13
责任编辑:周艳校对:总编室
精选专题
精选文章
- 【党员课堂】曹永栋:新时代反腐倡廉的制度设计与价值观培育
-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刘岳:雄魂八十年 一脉英雄气——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之英雄气概、必胜信念
- AI技术何以“飞入寻常百姓家”
- 看北京如何“点数成金”
- 深化“政策找人”,确保应享尽享
- 【廿四节气·小暑】温风打头阵,小暑悄叩门
- 【党员课堂】张小平:修炼“官德”砺初心
- 驰而不息推进作风建设
- “电影票根”何以撬动市场大消费?
- 粮价托底,托起的是农民心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根
精选视频
一步不停歇、半步不退让:推动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
【党员课堂】新时代反腐倡廉的制度设计与价值观培育
读懂“百折不挠”:焦庄户挖出了“人民第一堡垒”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